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张方娟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 山东省 滕州市 277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对新课程的不断革新,逐渐改变了以往满灌汤的教学方式,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血液,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如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活动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将课堂变得更为新颖,费尽心思在课堂上搞活动、做讨论,在此教学模式下,也逐渐出现了很多不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逐步将“想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开展一种有效课堂学习方式,不仅受到教师的青睐,还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然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对这些地方加以关注,应采取恰当的措施,不断改进教学问题。

一、课前准备被忽略

(一)忽视语文课程标准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教材上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就没必要再进行研究,一致认为《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文的讲解与点评都有一定的教学架构,而且这本书的教学资料非常丰富,只要拥有这本书,都可以不用进行备课了。

在进行教学时,语文课程标准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党的教育政策,还充分表明了语文教学的目标[1]。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仅结合了学生心理、生理的素质,还充分结合了语文教学规律,还充分反映学生各个阶段知识能力水平的要求,是开展语文教育教育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学生掌握学生的能力,那么教学工作肯定是很模糊的,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更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在学习上也缺乏主动性。

《教师教学用书》明确规定:在点拨的基础上开展课文点评,使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课文,为教师留有学习的空间。在对课文进行评点时,不应该完全照搬点评内容,而应该做出一些选择。同时,为了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流程,应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二)忽视预设成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亮点在于“动态生成”,对“预设”没有引起重视,在此情况下,教学目标往往都难以实现。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从教师单一的完成教学任务,逐渐转变为师生一起完成,从教材式传授逐渐向开发课程转变。“动态生成”的理念主张开放课堂,所以,一些教师把所有教学中心均集中到一堂课中,完全忽视了“预设成功”的概念。“预设”是指在分析各种各样因素的基础上,如教材内容、学生兴趣、学生知识水平等,对教学计划进行预设,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教学计划,从而将教育目标实现。若教师缺少了“预设”这一环节,就难以保证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中主体被错位

(一)忽视文本研读,学习主体被错位

目前,有两种趋势的发展是非常严重的:非语文化、泛语文化,文本研读逐渐被忽视,学习的主体发生了改变。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逐渐上成其他课程,如故事课、思想品德教育课等,将非常宝贵的45分就这样逐渐被浪费。在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声音几乎听不到,很少会有学生对优美的词句进行积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很模糊,这种课堂直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不仅强调封闭式教学,而且强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课本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2]。课本是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和热爱课本上的语言。同时,太多的非语文活动会占用学生宝贵的阅读和反思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重视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重视合作探究,从而忽视自主学习,这样会使得学习主体发生错位。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目标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并开展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自己所定的学习目标[3]。如今,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将问题丢给学生,让学生们自行组队并进行谈论,没有给予学生多余的思考时间,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被动,只给予少数学生展示的机会。要想保证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应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只有重视了自主学习,才能将合作探究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强调模仿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他人的教育方法很好,就故意去模仿,借鉴效果虽然不去,但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自身的教学风格丢失,使得教祖娥组织的形式逐渐发生改变。

近年来,杜郎口的教学模式非常受欢迎,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模仿其教育方法,但有些教师只模仿其展示课,会给学生制定一个所谓的“学习指导计划”,这实际上就是一些联系题。在课前,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找到练习题的答案,在课上,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展示答案,一节课这样草草结束。殊不知,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展示课,在展示课前后,还存在其他两节课,如预习课、反馈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去效仿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取决于课堂上的必要条件,如教师的素质、课本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等。

(四)滥用多媒体、教学目的被错位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种方式创造情境,如动态的图像、悦耳的音乐、直观的图像等,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4]。然而,教师在讲解一些词句时,如果没有目的地用多媒体的声音和画面进行解释,用视听来代替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或者将标准答案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学生的思想就会产生惰性,失去积极思考的机会,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很难培养。

三、课后教学反馈形同虚设

反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不会对反馈环节引起重视,即使有,也相当于是摆设,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5]。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若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在课下,可以向老师请教,并巩固知识点。如果对课本内容不理解,应提前预习,以此加深印象。同样,教师如果想要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理念变得成熟,应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食物,应进行自我反思,并吸取教训,以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一刀切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备案时,只是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结合,还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差异性地来组织课堂学习,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了期待,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与性别和种族差异相比,教师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刀切”,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导致教学资源被浪费。

五、淡化朗读教学

如今,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理解运用也在不断完善,然而阅读的声音也逐渐减少,导致语文的“语”似乎逐渐被隐藏了。然而,从长远来看,学生语言能力会越来越差,当学生真正开始阅读时,结巴是很常见的,在阅读过程中,添加字、漏掉字、看错字、读错字也是非常常见的。想象一下,如果学生读不准常用的字,那么学生该如何正确的表达,如何流利地与他人交流?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三个目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理解运用能力,还要强调朗读能力,因为朗读是理解运用的前提。只有通读,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勇于实践,学会反思,不断总结,积极进取,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妮.实现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21(21):3-4.

[2]石增丽.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J].学语文,2021(02):41-42.

[3]金晓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启迪与智慧(中),2021(01):7.

[4]刘丽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4):56.

[5]贾大凤.关于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构[J].中华少年,201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