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绿色课堂发展目标的课例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基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绿色课堂发展目标的课例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

郝春雨

青海省 西宁市虎台中学 810000

60fa7311c044b_html_f3a228b251fae84.png 课 题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

日期


设计主旨

通过材料研读,培养学生掌握论从史出法和大事年表法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而认识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坚持两岸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研读史料,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台的方针政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的情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2.绿色课堂发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预计的实效性和体现绿色创新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

两岸关系的变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的基本方针

教学准备

PPT,小黑板等

教学分析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八年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比较感兴趣,对海峡两岸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台湾问题既是热点又是焦点。本课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相关史料和设计大事年表的形式帮助学生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上图风景区来自于什么地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设计意图:用青海日月山和台湾日月潭的风景图片导入新课,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台湾的“前世今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台湾问题的分析

1.台湾问题的由来

材料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内战的原因,并在国外势力的干涉下,与祖国大陆分离,由此形成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近百年来的“国殇”,既折射了近代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从屈辱到复兴的曲折历程,又衍生成为当代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强国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蔡雄:《论中华民族复兴中的台湾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和材料,归纳台湾与大陆几次分离?(参考答案:三次与祖国分离,分别是荷兰非法占领、日本割占、国民党败退台湾;第一次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

教师小结:台湾地处我国东南,与大陆隔台湾海峡。我们习惯上称其为“祖国的宝岛”,这一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说这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这是一方宝地。

设计意图: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材料二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据史载,早在公元230年的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大臣卫温率船队到达夷州(即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临海水土志》及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对此有撰述记载。隋唐时期和宋代,沿海渔民先后分批迁居台湾澎湖等岛。至宋、元两朝,朝廷在台湾设立了行政机构

——宋康年:《见证祖国统一的康熙二十一钱局花钱》

教师提问:论从史出,上述材料分别从哪些史料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小结:上述材料可以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设计意图: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同时也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培育目标,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热爱和平,维护统一是民心所向。

(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不同时期)

统一,

指导思想

毛泽东:“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两岸关系的发展

1987年海峡两岸同胞40年隔绝状态打破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岸形成“九二共识”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实现“三通”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上述大事年表,培养学生整合历史资料,系统分析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教师自身的临场应变能力。

教师讲述: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缓和了两岸关系,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进程。1992年,海峡会和海基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性的一步。

教师设问:在党和人民的呼唤之下,在台胞思乡之情的促动之下,大陆和台湾两地之间出现了怎样新的变化?(参考答案:台湾取消隔绝的“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海基会和海协会分别成立,双方展开交流与会谈,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设计意图:在阅读基础上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过渡)从此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海峡两岸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四)两岸关系的发展

材料四  

中国农学会与中华农学会同根同源,在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两会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互动机制,先后举办了多场研讨活动,对两岸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农学会莫广刚副秘书长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71、72页相关图片并结合材料回答:两岸经济新发展是什么?(参考答案: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内容。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反映,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新认识的理论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祖国统一大业方针,这些都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和平统一的目的除了实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达到两岸民心的“心灵契合”,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将统一与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这就是和平统一的本质与目的所在。因为只有这样的统一,两岸同胞才能真正成为结束过去、开创未来的主体,才能共创历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