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蓝迪斯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一中学 525300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科教学要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具有导向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认识在高中历史课堂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并要基于此探析合适对策,推进家国情怀教学。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作出了具体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对策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认识我国国情,借助历史课堂逐步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为达到这一目的,响应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就要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做适当调整,要把握历史课堂实施家国情怀的意义,基于此探析具体家国情怀实施对策。

  1.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意义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的教育新要求。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的组成,对教师的历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导向。历史教师必须理解家国情怀内涵,从这一角度出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三观,在实现家国情怀素养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其次,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实现家国情怀培养。高中历史相较于小初历史而言内容更丰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全面,这些内容为高中历史教师开展家国情怀培养提供了重要素材。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带领学生“吃透”教材,就必须把握历史学科特点,采取有效手段,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其三,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实施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从多方面对当下历史课堂进行创新突破。它能够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多环节,保证历史课堂具备科学性、多样性、高效性。

  1.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对策

正如上述所言,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实施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特殊价值。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找准着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其策略具体如下:

  1. 依据课本挖掘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翻阅高中历史教材,其中诸多内容与家国情怀教育相联系,教师要做到正确看待、有效挖掘、合理设计。要串联、补充教材中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各种内容,突出其家国情怀色彩,借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理解家国情怀教育相关内容,在历史知识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家国情怀意识发展。

无论历史课堂的重大事件,亦或者是历史人物,他们的所言所行、所举所动都60fa732cb88c1_html_c1a1c6e8fe2cc0fa.jpg 带有家国情怀教育色彩。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亦或时间轴的方式,串联史实,有力补充,从家国情怀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效记忆。

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中将该节课历史课堂上的零碎知识点以相对集中的角度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而从每一个发展细节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每一个发展与变动背后所蕴含的浓浓爱国情,从而借此剖析教材、记忆知识、深入理解。

  1. 借助乡土历史开展“接地气”的家国情怀教育

人作为一种感性动物,对身处的环境、家乡都有一种浓浓的眷恋与依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家乡、每一个环境,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乡土历史资源。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这一角度出发,将乡土历史教学与传统历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历史教学的渠道,更容易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充实历史课堂,顺利被学生所接受。

高中历史教师要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乡土历史资源上,做深入挖掘,做实践探究,将历史教学带出课堂,带向生活。

如在学习“古代科学技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工艺,去品味传统文化建筑、工艺所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更自觉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人。

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感受历史的风霜。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文化馆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参与,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借助“接地气”的历史教学,实现历史知识有效学习,实现家国情怀有效发展。

  1. 创设多种情境突出表现历史课堂家国情怀

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态地看待历史知识,不仅仅从文字上僵硬地理解,更从动画层面深入的感受。高中历史教师就要打破单一的文本历史教学模式,要勇于创新,可以采取多元化情境,深化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在情景感知、情境参与、情景体验之中充满热情的进行历史学习,借此来加深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

当然,情境的创设形式多种多样,这也是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的一种转变与突破。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为让学生能够看到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看到国家经历一切惨痛与灾难,借此来让学生“勿忘国耻,感恩先人,爱国爱家”。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动态展示画面,让学生能够在动画情景观看的基础上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真正感受,去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灵的碰撞与激荡之中,借此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的发展。

  1. 引导合作探究唤醒学生家国情怀认识

雨果曾对历史这样界定“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将来的回声,是将来的反应”。从历史课堂的本质而言,也是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中了解历史意义,在以史为鉴之中形成正确历史认识。为了让学生有舞台、有机会、有场所的了解历史,陈给历史的探究人,能够在历史课堂实现情感交流。高中历史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合作教学法,借助引导合作的探究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提高加过教育的课堂效果。

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该阶段列强入侵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科学划分学生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与整合,对比不同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签订的各种条约,如《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让学生合作分析不同条约的内容以及带来的不同危害,从而就条约分析结合当时局面做出结论探究。

这样的合作活动能够让学生集思广益,从相对全面的角度对历史进行清醒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唤醒自身的家国情怀,不仅以史为鉴,更担当重任。

  1. 研究有价值历史试题,解题中弘扬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堂上越来越多的试题带有家国情怀内涵,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剖析着些试题,去品味试题中所蕴含的教育点,从而借助解题、讲题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成为“解题”的机械。

实际上,从这一角度渗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也是要求教师扭转教学评价的重点。不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历史学系的标准,而应当从学生的历史学习综合能力发展而言,考虑学生在解题、思考过程中的素养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且在进行历史试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联系当下社会现实。越来越多的历史题目与社会政治发展相挂钩,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涉及 “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党史”等问题,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色篇章的考查,还是对 20 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与发展历史的考查。

结束语:

总之,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该使命和责任,落实上述有效手段,将家国情怀引入到告终历史教学中。这样才能够发挥家国情怀教育的特殊意义,实现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培养,让学生不仅对历史充满热爱,更对国家充满热爱。
参考文献:
[1]甘孝龙.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1(03):65-66.

[2]杨菊花.重文化传承 筑家国情怀——基于文化传承的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探究[J].学苑教育,2021(01):7-8.

[3]潘建新.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74-75.

[4]雷正群.浅析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6):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