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小儿感冒5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针灸治疗小儿感冒 50例临床观察

郑勇 张敏 汪玉洁 李妙媛 卢火清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 )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用针灸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感冒患儿50例用针灸治疗5天后评价疗效。结果:50 例患者中,18例经过 3天治疗后痊愈,28例经过5天治疗后痊愈,共治愈46例(92%),好转 4例(8%),无效 0 例,总有效率为 100%。结论:针灸治疗小儿感冒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小儿感冒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微咳、发热、恶寒等为主症,治疗方法虽多,但单纯以针灸来治疗的较少见,近年来笔者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感冒患儿5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笔者于本科室门诊收治的50例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岁,平均(4.1±1.54);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天;风寒证18例,风热证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儿科学》[1]感冒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治疗选穴:合谷、外关、风池、大椎,前三穴均随机选取某一侧身体单穴,总计取4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对穴位常规消毒后,以右手持针,左手为押手固定穴位,快速进针,并用温灸架固定艾条或嘱患者家属手持艾条对大椎穴进行温和灸,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5天为1个疗程。

1.3疗效观察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中感冒相关标准。

治愈:治疗 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50 例患者中,18例经过 3天治疗后痊愈,28例经过5天治疗后痊愈,共治愈46例(92%),好转 4例(8%),无效 0 例,总有效率为 100%。

表一 临床总有效率(n%)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50

46(92%)

4(8%)


0


100%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且多发的肺系病,如能恰当治疗,则易于康复;失治误治则易加重病情,变生它证如肺炎喘嗽,心悸等,乃至于危及生命,

故正确、及时的治疗尤显必要。

中医认为感冒病位在肺卫,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善治热病,多汗能使之收,无汗能使之发,有祛邪利肺之功;另古语有云:“面口合谷收”,故能对治感冒鼻部症状如喷嚏、流涕、鼻塞。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能增强三焦功能,以御病邪于外不致深入,蕴含既病防变之理;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难经》曰:“阳维为病,苦寒热”,一身之表由阳维脉所主管,所以外感表证的治疗可以从阳维脉入手,故取外关。

大椎为手足阳经与阳脉之海的督脉的交会穴,为阳旺之穴,能提振一身的阳气,助阳解表,除针刺外,更对其施以温和灸,艾属纯阳,能直接补益身体之阳气,加强助阳解表之功效。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亦通阳维,故亦能调节阳维脉而解表,且故人云:“凡诸孔穴名不徒图舍,皆有深意”,依中医取象比类之思想可知该穴当有祛风之功,而感冒即以感受风邪为主,故不论风寒、风热皆可用之,为祛风之要穴。

综上所述,该四穴可起到助阳解表、祛风散邪之功。笔者验之于临床,不必具体分风寒或是风热感冒,用之皆验,且在感冒的初期立即治疗则往往效果更佳,而不需要另外使用药物。亦验证古语所云”小儿脏器轻灵,随拨随应”。该疗法对于减少药物的使用(不论西药或中药)是很有意义的。该法取穴精简,操作简便,疼痛感不著,患儿稍加哄劝即易配合,安全有效,无任何副作用,成本合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74-7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