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用

吕红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术后1周比较患者凝血功能、DVT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预防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应用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以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它的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血栓脱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引起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日常生活,严重时导致死亡。DVT是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在国外有30% ~ 50%的比率发生。数据显示,妇科肿瘤后DVT的发生率,尤其是恶性肿瘤后DVT的发生率为7-45%.因此,有必要进行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全程护理。现报告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的妇科肿瘤专科全程护理干预项目,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120例。选择标准:(1)妇科肿瘤的诊断符合妇科手术的标准者;(2)患者手术后下不了床。排除标准:(1)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2)有抗凝禁忌证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年龄28 ~ 69(38.22±2.28)岁,手术时间2 ~ 3(2.35±0.12)年。输卵管切除手术18例,子宫切除手术29例,卵巢+子宫13例。对照组年龄29 ~ 70(40.45±1.55)岁,手术时间2 ~ 4(2.36±0.11)年。输卵管切除手术18例,子宫切除手术25例,卵巢+子宫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时间、类型、方法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即术前和术后两个阶段的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护士在手术前向患者讲解主治医生的信息、手术的相关知识、妇科肿瘤手术的注意事项等。在手术前,告知患者应多喝水,并吃富含食物纤维和维生素的低脂肪食物。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对“三高”患者进行额外药物治疗,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的发生。

1.2.2术后护理

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后,不仅会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可能会排斥术后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的烦恼,对患者进行关心,解除患者忧虑,增强她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强调手术后的护理的重要性。术后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对她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可以制定清淡的饮食计划,建议患者戒烟和戒酒,喝更多的水,从而建议降低血液的粘度,保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胀等问题,防止压迫下腔静脉,从而引起下肢血液回流,最终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活动,保持下肢静脉血流通畅,防止血栓的形成。

1.3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症的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相对满意、不满意三个阶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交流等。总满意度=非常好的满意度+平均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1.67%),且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DVT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n 占比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占比

实验组

3 5.00

29

28 3

95.00

对照组

13 21.67

21

22 17

71.67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肿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简称DVT,其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血栓脱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引起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日常生活,严重时导致死亡,近几年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逐渐增多,病死率可达60%以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多种多样,主要是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所致。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是指对患者的心理、生活、活动等进行综合护理的新模式。为患者解决困难,提高生理机能,制定合理的术前、术后饮食计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有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滞缓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接触的时间,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若发生在受损的的静脉内膜,则血栓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静脉内皮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若静脉内膜受损可致静脉内血栓的形成。常见于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而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静脉系统内易于凝固,加之内皮损伤或血流缓慢则可形成深静脉血栓。在以上的三大因素中,每一种因素都与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单一因素上不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常常是由两个或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下肢深静脉的形成。

此外,手术易造成患者机械损伤,增加患者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此外,术后患者更容易因疼痛而卧床休息和下肢活动。如果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专业康复指导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所以这要求护理人员提前详细了解DVT发生的原因及正确的改善凝血指标的方法。

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效果常规护理是DVT症状发生后的护理。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上针对DVT的治疗多采取药物溶栓、支架置入、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等方式,但治愈率低。因此,全程护理是在手术周内进行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项研究中,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针对评估得分给予健康教育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为了减少病人的焦虑的心理,术中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提出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使术中操作方便。术后对患者进行体位、饮食计划、运动指导、疾病观察等有针对性的护理药物预防等,以降低DVT的风险。本研究中,实验组DVT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1.67%)(P <0.05)。实验组术后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文,王凌宇,如宇。妇科手术后深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2(6):519-520。

[2]赵文芳,卢金梅,王红霞。预防妇科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J]。护理研究,2014,28 (15):1878-1879。

[3]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肿瘤杂志,2015,22 (1):85-87。

[4]王英坤,王玉坤,陈丽丽,等。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2015,21 (5):312-313-315。

[5]刘晓燕,张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十天内),2017,24(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