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实用的急救护理大全

/ 2

超级实用的急救护理大全

龚文华

岳池县朝阳社区服务中心 四川广安 638300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意外和伤害,通过及时采取规范、合理、实用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化险为夷,使其在受伤后获得最佳的现场救护,最大化争取救治时间,并加强突发事件预警,增强预测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

1.发烧

若出现发烧症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脸部和额头上用稍凉毛巾(约25℃)擦拭,或是根据实际情况以温水(约37℃)泡澡,促进皮肤血管扩张,发散体热。泡澡约为10-15分钟。发烧者需注意卧床休息,以及时恢复体力,此外由于发烧时体内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因此宜补充充足水分,同时避免穿戴过多衣物,不要盖厚重棉被,以免身体不易散热,加剧发烧不适感。其次,发烧患者应严格根据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以缓解症状。

2.烫伤

在发生烫伤后,可迅速在流动的水下冲洗被烫处部位,或是通过凉毛巾冷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通过冰敷形式治疗烫伤,冰可能会对已破损的皮肤造成伤害,加剧伤口恶化,同时要避免弄破水泡,预防留下疤痕,同时不可盲目将在伤口上擦抹抗生素药膏或油脂,以免黏稠物质污染。对于触电灼伤、三级烫伤或被化学品烧伤者,必须迅速至医院就医,若伤者发生咳嗽、呼吸困难、流泪等情况,则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若二级烫伤区域大于手掌,也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以获得专业救治。

3.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通常是进食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或是食用了在卫生情况不良下贮存的食物,多于数10分钟或1-3小时内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紫绀、腹泻、腹痛、心率加速等,甚至可引发昏迷、惊厥、心律不齐。洗胃和排毒催吐是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通常在食用毒物4-6小时内予以洗胃,对于意识清醒且可有效配合者,可采用催吐的方式。部分中毒者可先自饮温水,再通过手指对咽喉部进行刺激,以实现催吐,通过不断催吐,直到排完胃内容物,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此外,由于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导致低铁血红蛋白转换成高铁红蛋白,促使携氧功能丧失,引起组织严重缺氧,且患者口唇、面部、四肢发绀,因此需要及时予以高浓度吸氧。其次,在急救护理时应迅速构建静脉通道,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若中毒者抽搐频繁,则予以镇静、止痉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发生中毒事件,提醒大家在购买及食用包装食品时,应查明食物生产日期、保质事件以及生产厂家;存放和加工食物时应确保生熟分离,尽量不吃隔夜食物,且食用前应加热煮透。

  1. 骨折

在进行骨折急救护理时,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神志、瞳孔、末梢循环、脉搏以及尿量等生命体征,观测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气道通畅程度等。若发生呼吸道阻塞,则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若患者的呼吸、心跳已停止或即将停止,必须第一时间采取人工呼吸。有文献报道表示,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部位可见大量出血,应尽快分析伤口出血性质,选用高效的可暂时止血手段,例如洁净布单局部加压、无菌棉垫加压、敷料加压等,或是借助手指用力将出血部位的动脉近心脏端按压于临近骨骼中,抑制血液运输来源,降低开放性骨折者的对外出血速率。此外,为缓解痛苦,可对患肢予以合理的临时固定制动,预防受骨折断端活动影响而导致周围血管、软组织、神经损伤状况加剧。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通常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制作临时制动装置,例如运用树枝、木板、硬纸壳等。固定面积应超出患者骨折部位的上部1个关节与下部1个关节。在进行固定制动之前需防止随意移动患者,而对于颈椎骨折者则应确保患者头部制动,将沙袋置于头部两边,或是运用颈托。

5.一氧化氮中毒

一氧化氮属于一种无味、无色、无刺激性的窒息气体,绝大多数是从在具有碳类有机物燃烧不充分时所形成,一氧化氮中毒也被称为煤气中毒,是我国北方冬季通过煤炭采暖时较常发生的季节性疾病。一氧化氮中毒还可以发生于使用或产生一氧化氮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若发生一氧化氮中毒,应迅速帮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将其移到空气新鲜的通风区域,同时确保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若口鼻存在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则需要尽快进行清除或是对背部进行拍击,以促进排出。一氧化氮中毒后还需立即予以高流量给氧,切勿超出24小时,注意氧中毒,这是急救一氧化氮中毒患者的关键。氧流量保持在每分钟8-10 L,解离碳氧血红蛋白,血液及时氧合继而达到组织缺氧的改善作用,缓解脑水肿,以免发生其他并发症。一氧化氮中毒多发生在冬季,需预防患者出现冻伤、呼吸心跳骤停、休克等情况,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则必须迅速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救治。

  1. 结论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可以为抢救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间,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救护效果,通过了解和掌握高效、安全、规范的急救护理知识,有助于明确常见损伤以及临床疾病的应急处理,提高紧急救护能力,强化突发事件预警,及时获得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