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谭浩

醴陵市消防救援大队 412200

摘要:火灾事故现场中,调查取证是查明火灾发生原因的核心工作,尤其是“物证”,成为事故调查的关键要素,有利于确定事故评估责任,并引导相关管理者和从业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但是在实际调查取证中,经常出现物证损坏现象,不利于案件的调查,物证分析的作用难以凸显出来。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论述,分析物证损坏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策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字:火灾调查;损坏原因;物证损坏;防范措施

所谓火灾物证,从根本上讲就是指在案发现场遗留的具体“物体”,并且该物体以“实物”的形式存在,通过对该物体的研究可以追查到火灾发生时的现场情况,从而可以分析出火灾发生原因,是否有遇难者,事故现场是否存在人员伤亡等。是灾害事故认定中最有力的证据,可以准确找出事故起点。但是火灾发生事故现场一般比较混乱,多种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都可以引发物证损坏甚至是丢失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提升对物品保存的重视程度,借助相关信息技术,提升灾后证据的完整性。

一、火灾调查中物证的重要体现

火灾调查中物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掌握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1]。通过相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现场调查人员的实际取证,可以确定犯罪人员,通过物证的搜集可以掌握充足的证据。物证的表现形式一般为画图、录像、拍照、实物保存和记录等,其中一定要注意的是,消防人员、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人员务必保证物证的初始状态(原始状态),保证现场调查的真实性。其次通过系统性的调查,可以分析查找火灾风险,找出当地安全漏洞,深入调查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为广大民众宣传防火灭火技术,找出火灾发生的人为原因和客观因素,明确事故责任主体,最终追究责任。

二、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分析

(一)初期:现场勘查行为导致的破坏

首先在现场勘查期间,相关部门人员必须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及时疏散人群,及时了解火灾传播路径和方式。属于一项高难度、高技术性的工作 ,一般来讲,火灾现场调查时基本分为“环境勘验——初步勘查——细项勘验——专项勘查”这几个项目,在每一个步骤开展之前,如果人为操作顺序出现差错,将直接导致现场物证的破坏,一旦发生操作不当行为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工作的难度激增,甚至存在物证不可参考的问题出现。笔者以环境勘验工作为例,在火灾发生后,如果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不适时出现,就会加大物证损坏的几率,技术人员在物质采集时可能会搜集到一系列没有意义的数据,直接加大后续数据分析的难度,不能明确火灾的发生真相,外围物证采集不准确。其次,如果采集人员工作不细致,难以发现现场的重要物证,将难以发挥有效资源,对调查工作造成阻碍,不利于后续追责和问责。

(二)中期:现场提取引起的破坏

在现场环境物证提取中,如果相关调查人员和勘探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在拍照与录像时出现随意搬动物证的行为将直接加大工作困难,甚至还会造成物证的“覆盖”、“多层覆盖”。物证的原始性被破坏并且难以实现完全修复,直接降低其可参考性[2]。其次部分工作人员难以遵守《物证保护管理制度》,对保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保护意识不够浓厚,即使找到物证之后没有及时进行取样和标识,及时容易引起物证的破坏,勘查工作受到影响,火灾发生原因的判定和研读不够。此外,物证信息反馈不及时,物证搜集人员在物证获取和整理之后,必须及时对相关部门对上报和汇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物证已经被破坏,现场痕迹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细节被严重忽略,即使是补录文件也难以补充物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物证的“第一手”价值也难以凸显出来。

(三)后期:送检过程引发的破坏

在后期送检过程中,现场勘查部门、公安机关单位负责人、案件负责人应该与检验机关进行有效沟通,之后等待检查结果,至此物证的搜集工作才真正告一段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送检环节和检验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样品的保留与保存不科学,物证的想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尤其是特殊的证物,要想确保其真实完整,就必须通过精密的仪器进行保管,部分物证需要低温冷藏,部分物证需要密封保存,如果一些物证本身比较细小或者脆弱,必须加大保管力度,提升重视程度,在必要时应该配备专门化、专业化人员进行输送。其次还要对现场物证资料和人员调查口供进行严格保管,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包括勘验笔录、询问记录、现场勘验结果等,确保资料保存得当,为后续的检验工作和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火灾调查中物证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现场保护,避免物证损坏

要想增强物证保护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加强现场保护。在事故现场应该反复勘验,提升对现场勘验环节的重视程度,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判定火灾起点和原因。尤其是在清理物品或者对物证进行搜集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证据一直处于原始状态

[3]。如果在物品的提取、拿起、留存、取证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物证的损坏或者破坏,那么现场勘查人员应该充分发挥拍照、录像作用,最大化保护物证,提升勘验环节严谨性和工作效率。要细致、全面地进行信息收集和物证搜集,在痕迹物证提取前,必须360°无死角拍照,提升有效痕迹物证的功能和价值,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确保火灾调查结果科学性。

(二)落实《物证保护制度》,做好分装与保存

除了加强现场保护,还应该贯彻落实《物证保护制度》,建立相关制度,将物证保护上升至司法层面,将《刑事诉讼法》、《消防法》、《民事诉讼法》、《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等相关法律相结合,防止物证提取过程中出现破坏行为。做好由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护物证完整性,不得涂改、损坏,应该定期复查、整理,做好物证移交工作,详细记载物证的情况,必须保证物证的状态与标注内容是完全吻合的,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依法搜集和保管火灾现场物证。在这一环节中,物证具备完全的法律效益,即将来很可能作为呈堂证供呈现在法庭上,因此应该全面保护“痕迹物证”,将火灾痕迹物证作为调查取证的核心,在工作的执行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先拍照+再固定+后提取,确保物证的法律效益。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养

最后,应该加强人员培训,火灾调查本身专业性、技术性极强,调查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经验和知识面,因此笔者认为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选派进修、社会再教育、部门培训等形式,提升物证收集和基础业务的专业性。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掌握智能化调查手段,相关部门领导应该鼓励勘察人员在职自学,全面研究分析并学会使用高科技视频监控技术,根据多种勘察方法来研究现场情况,加快调查进度,提升调查准确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多种多样,比如现场勘查行为、现场提取和送检环节不及时,送检程序不合理等。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现场保护,避免物证损坏,充分发挥拍照、录像作用,落实《物证保护制度》,做好分装与保存,防止物证提取过程中出现破坏行为,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养,根据多种勘察方法来研究现场情况,提升火灾调查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 今日消防, 2019, 004(011):P.29-29.

[2]廖俊华. 探讨火灾事故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J]. 低碳世界, 2020, v.10;No.203(05):219+230.

[3]刘颖,金楠. 一起火灾事故的复核认定[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 v.39;No.304(09):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