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艺术生为对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以高校艺术生为对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思考

李千蔚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510000

【摘要】艺术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感性创作能力。受专业特性的影响,高校艺术生在心理人格上较为敏感且细腻。就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高校艺术生心理问题频发,但大多数高校缺乏针对艺术生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几乎每年都有艺术生由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无法继续正常地学习生活的例子。在此背景下,艺术类院校需针对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全方位加强对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高校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艺术院校;大学生

1.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高校艺术生易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艺术专业有其独立的的培养体系及培养目标,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例如很多高校艺术生在高中时便开始参加一对一的专业培训,很少参与班级的集体文化课学习,这可能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集体学习、生活经历,从而在集体适应、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上有所欠缺;进入大学后,艺术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别于其它专业,艺术生多被投放到小班教学以及实地调研等教学形式中[1]。在此培养体系下,虽然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也形成了相应的问题,比如容易忽略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等。高校艺术生过于个性化的发展难免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高校艺术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偏高

受专业特性的影响,艺术生只有具备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才有利于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但过于独特的审美观对于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例如他们容易表现出一定的偏执、过分在意他人对自身的看法等,导致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除此之外,艺术生通常较为感性、心思细腻,这种人格特质对于艺术创作具有一定帮助,但过于感性往往会造成其对事物的看法更多地停留在自身的感性判断而忽略其理性的认知,从而容易导致思想上较为偏激,遇事处理较为冲动,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相关研究显示,在SCL-90的9个因子当中,高校艺术生在恐怖和神经病性两个因子上的占比要高于其它专业学生。综上,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1.3 艺术院校较容易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艺术生的心理问题已日益严峻,但许多艺术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在心理教师的配备上,教育部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300,但很多艺术院校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又如很多的艺术院校缺乏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的工作常由相对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政治辅导员兼任,因而无法从质量上保证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许多艺术院校侧重专业课教学,对与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不够,也很少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

1.4 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单薄

许多艺术院校缺乏对心理育人的宏观思考,对学生心理工作投入力度不足。例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中;又如在基础设施上,许多艺术院校为了应付当地教育部门的检查,将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挂靠在学生工作处下,实际上这些院校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场所及相应的设施,更不用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及开展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

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学生家长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刻板印象,没能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否认危机信号或不愿寻求专业帮助;许多艺术类高校虽然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但其专业程度不高,危机识别意识还需加强,处理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也需提升;长期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一线教职工耗竭感较强,易引发职业倦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间话语体系存在差异,协同性有待提高等等。我国的教育工作不断的进步发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也要不断的进行革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及社会环境,同时也要不断的探索更加科学的工作思路,用新的工作方式去应对新的风险挑战,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心理环境,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心理健康保障[3]

2.1加强家校间沟通交流

学生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发现渠道之一是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与教师相比能更容易察觉出学生的情绪波动,相对更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如能获取家长的及时反馈,将有助于校方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共同商讨干预对策。另一方面,家庭能够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有力的协助。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罹患心理疾病时,学生家庭若能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如积极送医治疗、督促用药,为学生办理请假、休学手续等,便能有效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家校间顺畅而紧密的沟通合作是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的关键。

此外,学校如能定期向学生家庭传递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让艺术生感受家庭的情感关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很多高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受到最大的阻碍就是不能与学生家庭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很多学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以为然,对心理问题没有理性的认知,从而导致难以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形成有效互动。学校要加强和学生家庭之间的合作,要加强家庭的心理健康理念,减小家庭因不理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而造成工作的阻碍。

2.2发挥学生、组织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高校群团组织在学生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要发挥好群团组织的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积极服务。高校要认识到同学朋友关系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以及危机预防理念在学生之间的传播具有更加直接,也更具有说服力的作用,将其无形融入于校园生活,这也是推进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重要力量。通常学生内心的负面情绪会找朋友或者同学来倾诉,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身边的同学朋友出现心理危机时要能及时做出反应。夯实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这一环节,提高朋辈的救助及关爱能力,这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

群团组织成员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能够为他人提供实际的帮助,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如果要发挥好群团组织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作用,首先要对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能够让其与传统的班级干预网络相互补充,充实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队伍。

2.3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一线教职工的心理保健和权益保障

学校要注重一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权益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压力以及职业的耗竭感,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时也要具有扎实的职业素养以及抗压能力。当前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是学生与家庭的干预,学校很少会注意一线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情况。例如当得知学生心理健康出现危机时,一线的教职工会立马做出反应,并在之后的干预工作中时刻处于压力之下,其身体和精神能量会被持续的消耗,如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结果不佳,还会导致一线的教职工产生巨大的愧疚感,这些因素也会给教职工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给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消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一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权益保障,以及心理保健,学校要照顾他们的实际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支持,让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一,学校要划分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工,同时要采取适度的原则,不能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压在少数教职工的身上;第二,要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干预技能,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同时也要提高教职工的心理保健意识;第三,学校要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提供必要的帮助。第四,在学校制度层面上,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待遇,从绩效及休假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保障。

3.结束语

艺术类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影响。应从多方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要建立足够的师资力量并提供支持、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与抗压能力等等。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发挥自身水平,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甜.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张丛丽.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2).

[3]李永慧.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6(5):85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