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黄大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黄大伟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399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异丙酚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72例,根据麻醉方案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的36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异丙酚实施麻醉的36例患儿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总有效率达到97.2%,高于对照组的80.6%;仅有1例麻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术后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小儿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异丙酚实施麻醉,可以尽可能的减小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缩短术后苏醒和住院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儿;手术;利多卡因;氯胺酮异丙酚;麻醉


麻醉是手术治疗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良好的镇痛和麻醉效果,对于手术治疗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研究小儿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手术患儿72例,根据麻醉方案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的36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异丙酚实施麻醉的36例患儿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3.2±0.5天;年龄2-11岁,平均4.1±0.7岁;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3.4±0.7天;年龄2-13岁,平均4.7±0.4岁。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术前30min,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阿托品和地西泮,剂量控制标准分别为0.015 mg/kg和0.2mg/kg。对照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每小时的给药剂量控制标准为2mg/kg,3min之后确定患儿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以将药物的输注速度调整为3.5 mg/(kg·h)。研究组: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将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三种药物按照100mg、60mg、30mg的比例进行混合,采用微量泵在恒速条件下实施输注麻醉,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变化,并在手术操作结束前10min可以逐渐减少用药剂量,待手术治疗结束前5min完全停止输注药物。

1.3 观察指标

(1)手术麻醉效果;(2)麻醉不良反应;(3)术后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4)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

1.4 效果评价

显效:牵拉肌肉无应激反应出现,面部表情非常自然,全部操作顺利进行;有效:牵拉肌肉偶有轻微应激反应,面部表情自然,全部操作顺利进行;无效:牵拉肌肉,会有严重应激反应出现,面部表情不自然,操作进行不顺利[2]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可以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通过[n(%)]和(60ff9c19632b3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研究组更高且组间P<0.05。见表1。

1 麻醉总有效率[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6

10(27.8)

19(52.8)

7(19.4)

29(80.6)

研究组

36

24(66.7)

11(30.5)

1(2.8)

35(97.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麻醉不良反应

两组分别有1例和6例麻醉不良反应,比例分别为2.8%和16.7%,组间数据比较P<0.05。

2.3 术后住院时间和完全苏醒时间

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短,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2。

2 完全苏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n)

住院 (d)

苏醒 (min)

对照组

36

10.62±2.74

19.37±3.42

研究组

36

6.86±1.51

12.50±2.65

t值


13.339

16.527

P值


<0.05

<0.05


2.4 麻醉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血压水平

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高,心率较麻醉前低,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前后变化幅度更小。见表3。

3 麻醉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

组别

时间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对照

麻醉前

94.16±6.47

81.42±6.28

麻醉后

83.26±5.49

92.93±7.54

t1值


20.968

28.714

P1值


<0.05

<0.05

研究

麻醉前

93.37±5.24

80.95±7.21

麻醉后

89.42±5.18

85.72±6.40

t2值


14.053

22.260

P2值


<0.05

<0.05

t值


15.975

17.241

P值


<0.05

<0.05

注:t1、P1为对照组麻醉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研究组麻醉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麻醉后组间比较


3 讨论

氯胺酮属于近年来小儿手术麻醉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但受到体质量、手术时间、手术刺激程度大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会有一系列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对手术治疗的患儿实施麻醉,已经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3]。本次研究说明,小儿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异丙酚实施麻醉,可以尽可能的减小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缩短术后苏醒和住院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莉, 李颖, 柴金花,等. 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使用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 2019, 000(003):75-76.

[2] 胡芳. 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诱导与维持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3):73-74.

[3] 雷庆帮.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