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朱小亚 董天红 ( 通讯作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402160


摘要:目的:探讨静吸全麻麻醉用于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自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52例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静吸全麻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麻醉效果(96.15%)与对照组(26.92%、76.92%)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25.33±12.90)、阻滞完善时间(20.78±5.46)优于对照组(43.11±13.25、11.14±5.42),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静吸复合全麻,可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静吸复合全麻;椎管内麻醉;效果;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髋周肌群发生了退变,出现骨质疏松,跌倒容易导致骨折,髋部着地则可导致股骨颈骨折。当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手术方式,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但合理的麻醉处理方式对手术完成、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对高龄群体而言,常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现将其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52例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来自于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纳入标准:符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指征;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及糖尿病者;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未纠正者;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n=26)与研究组(n=26),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

男/女

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n=26)

13/13

78.78±4.34

研究组(n=26)

14/12

78.45±4.64

X2/t

0.566

0.667

P

0.244

0.507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椎管内麻醉。采用国产腰硬联合穿刺针,取L2-3间隙硬膜外穿刺,负压试验证实硬膜外穿刺针达硬膜外腔后,将针芯退出,插入腰穿针,间脑脊液滴出,注入0.75%的罗哌卡因15mg与1ml10%葡萄糖注射液后,针斜面向床面10-15秒内注入,再退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采用针刺法测阻滞平面,再利用体位控制平面。根据手术要求,术中硬膜外导管追加硬膜外给药,再追加0.375%-0.5%罗哌卡因进行试验,观察阻滞平面,排除全脊麻后,给药3-10ml。根据术中手术情况,酌情给予镇静药物。

研究组:给予静吸全麻麻醉。麻醉诱导药物:咪唑安定0.03-0.08mg/kg,舒芬太尼0.3-0.4ug/kg,确认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10-15mg顺本阿曲库铵,1分钟后静脉注射1-1.2mg/kg丙泊酚,30秒后进行气管内插管,与麻醉机通气连接起来。采用微量泵注入1-6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使用麻醉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头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26)

7

13

6

20(76.92)

研究组(n=26)

15

10

1

25(96.15)

X2

-

-

-

8.497

P

-

-

-

0.014

2.2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较(60ff9f49b4d89_html_167936581afb3f05.gif ±s,s)

组别

阻滞起效时间

阻滞完善时间

对照组(n=26)

43.11±13.25

11.14±5.42

研究组(n=26)

25.33±12.90

20.78±5.46

t

9.111

11.844

P

0.001

0.00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恶心呕吐

低血压

头晕

发生率

对照组(n=26)

2

3

2

7(26.92)

研究组(n=26)

1

0

1

2(7.69)

X2

-

-

-

9.633

P

-

-

-

0.016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关节技术也得到迅速普及,使得人工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然而,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全身各系统功能不断减退,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不断降低。因此,术中如何选择有效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临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方式的改进及麻醉用药的完善,使得人工关节置换术不断成熟。椎管内麻醉可保持患者肌肉松弛度,提高手术安全性[2]。但该麻醉方式有着较大的缺陷,术中手术牵拉,需向患者注射大量镇静药物,患者容易产生精神性副反应,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而静吸复合麻醉结合了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优点,在各个医院中得到较好推广。起效较快,诱导较平稳,且患者感觉舒适,患者完全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且肌松较好,便于术中操作,尤其对一些有呼吸系统的老年患者有利。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滞时间、完善时间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3]

综上所述,老年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静吸全麻麻醉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明谷. 不同麻醉方法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11):75-78.

[2]胡佳艳, 王坤.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8,8(44):707-708.

[3]孙曼云.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002(001):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