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1

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的探索

何宗冀

宜宾市珙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501

急诊病房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三级医院“院前抢救-急诊抢救-急诊手术-急诊危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一体化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学科发展有以下设想及展望:

一、设想

1、流程再造,完善急救流程。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救治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集“院前抢救-急诊抢救-急诊手术-急诊危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为一体的救治体系。急诊科病人非急即重,当今社会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进行功能改造、集合有效资源、再造流程可以进一步畅通急诊病人的诊治“绿色通道”,可有利于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2、制定多学科衔接协调机制,更好实行急诊一体化管理发展。

在实施抢救时所有值班的急诊内、外科医师均参与抢救,拟订整体诊治计划,并协调会诊各专科医生,实现急诊科患者诊治的一体化,减少会诊环节和推诿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大大减轻临床科室值班医生的前期诊断、抢救负担。改变以往的患者单由急诊医师分诊,而常遇到如分诊不准确,又转其他科室,带来救治延误及医疗纠纷,或者出现收进病房后,可能又需要做必要的相关检查,甚至检查做出来了又要转另一个专科科室的问题,这样搬动患者过于频繁,势必带来病情加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

二、改进措施

1、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需要完善健全各项的规章制度,把现有的管理制度依

据工作中的情况与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并且落实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危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十八项核心制度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个体的责任感,力求最大程度上的调动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潜能。

2、制定规范的急诊人才培训计划,打造一支专业的急诊队伍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提升科室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抓好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兼顾调动科室工作人员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方向性,

在人材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1. 方向明确,情势多样针对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

历、强化急诊急救技术、强化急诊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积极展开急诊不同专科人材培养。

  1. 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并轨进行。我们一是要

继续展开和深化上级医院和三甲医院间的交换和合作,增进优势互补,资源同享,共同发展;2是要建立与知名医院急诊科的联系机制,去攀登高端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3、建立起“绿色生命通道”的机制
急诊科的急救工作就体现在一个“急”字,所以,我们更应该突出这个字,为了使病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正确、有效的处理,医院应该对院内的急诊与院前的急救工作进行行之有效的改进,比如建立院前的急救出诊、院内接诊、分诊、抢救、检查、入院的快速反应通道等,以此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抢救的成功率。

4、增设床位,加强病人周转。急诊内科病房的建立可破解住院病人特别是急诊病人一床难求现象,既满足了病人住院治疗的需求,简化住院流程,还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且可有效缓解医患、护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现状。
5、增治病种。促进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加强临床亚专科的发展。
6、加强病房管理规范。完善基础设施及医疗护理服务。
7、加强医护队伍建设。熟练掌握各类急救技能,要求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一体化培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
8、调整医护人员值班班次,根据急诊科不同于临床普通科室的工作要求及性质,可适当更改班次,以更好改善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保障人身健康。
9、完善急诊信息化建设。目前急诊科医疗护理文书系统中出现步骤繁琐或无法提取相关数据等问题,可与信息科达成联系,在急诊科病人多且数据大的基础上改善现有信息系统,有助于临床科研发展,可大大提高急诊科的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