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黄文鑫 赖洁萍 黄华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530007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1]。“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系统性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单元选型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达到学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这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点多且广的课程,部分内容需要先修课程为基础。不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学习难度较大,单纯的传统讲授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机电一体化系统”这样综合性强的课程。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培养的是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掌握机电设备基本操作技能,从事机械传动结构和电气控制系统检测、维护、维修、操作、编程、调试及设备与技术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实践环节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设备与技术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理念。

1存在问题

  1. 课程教学知识点多且不连贯,存在跳跃性,学生很难形成框架逻辑,缺少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2)各章节知识中穿插部分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讲授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占用部分课时,并对学生产生一定困扰——即本门课程已经学过重复学习的意义在哪里;3)综合性课程需要先修知识为基础,讲授时直接略过先修知识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使得新旧课程衔接不顺畅增加学习难度;4)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结合环节较少,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理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将新学习的知识加以应用及深度掌握;5)学生不能靶向复习先修知识,对先修知识普遍复习,耗时且低效,新旧知识衔接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放弃课程;6)学生预习和复习意识淡薄,讲课进度快,出现断层,不及时补救,时间一久容易破罐子破摔。基于以上问题,目前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方式难以造就适应时代快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综合性较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提出改革。

2教学方式改革

2.1改进教学方法

2.1.1模块化教学

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中,首先对企业岗位进行认真分析,在了解典型企业对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利用自动生产线综合实训装置模拟企业里的实际自动化生产线,将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任务分解为供料、加工、装配、分拣和输送五个不同的实训单元,每个单元的任务即是一个实训模块,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训教学。不同模块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编程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个模块培养学生一种专项技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多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最后完成所有模块的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2.1.2过程激励法

自信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众所周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一定都是充满自信的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过程中,采用过程激励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实践技能。改变那种以“一卷定乾坤”的单一传统评价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具体表现以及完成的任务或项目情况,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细微进步,对其学习态度、实训质量、技能水平提升、创造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给予全面合理的评价。用动态的、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多次评价机会,对学生在实训中的进步和创意给出“进步分”“创意分”,激发学生逐步提升技能水平和创造能力,过程激励评价法可以引导学生及时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和参与实践的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即便在一个模块或任务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他还可以继续努力,从而充分发挥过程激励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动手实践技能逐渐增强,从而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2.2实施“总分总”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系统性设计思想

机电一体化并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因此,授课时首先是收集大量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通过视频方式展现给学生,通过不同产品具有大致相同的组成部分来引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学生从整体上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各组成部分有一个宏观认识,并且增强学生好奇心,促使提高学习兴趣。其次课程以某一项目为导向(例如数控机床设计实例),每一章节应用举例都围绕一个产品的设计对机械本体、伺服系统、传感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各要素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的接口部分进行详细讲解。最后以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实例的设计过程收尾。以这种“总分总”的方式增强学生系统设计的思想,更好理解机电一体化概念,为以后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做铺垫。

2.3实践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实践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从而强化监控体系督导功能得到反馈问题信息,促进完善实践教学工作。工作评价体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1)由教研室和实训中心建立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基础部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组织机构),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教研室和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评估工作;(2)建立以教研室、实训中心、学工办为小组的实践性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自上而下落实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工作。教研室最终可通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总体工作情况以及得到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在问题,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2.4更新教学内容

机电设备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师在介绍课程中的知识点时应该结合目前实际生产上所应用较多的机电设备,如,在机械部分中,可以引入新型轴承连接、螺纹防松方法等原有教材中缺乏的新知识。通过调研最新的文献资料,确保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保证课程内容与机电生产工业相匹配,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机电设备更新的历程与方向。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机电生产工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装备。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的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综合性强的课程要注重授课内容梳理,理清主次,避免新旧知识重复,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凤英.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21,5(03):48-51.

[2]彭精立,沈杨,李星,李淑梅,姚婷梅.“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方农机,2021,52(10):126-127+157.

[3]朱奕庚.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南农业,2020(36):26-27.

[4]张卫亮,刘明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54-56+59.

[5]苏再军,黄艳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农机,2017,44(10):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