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价值

陈晓旭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省 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诊80例患有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等,将二维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结果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检查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技术相比,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血流显示检查技术的检查准确率相对较高,对后期患者及时、准确接受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可将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血流显示检查技术推广至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检查中,促使临床检查效率、检查质量可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二维血流显示检查;外周动脉血管

外周动脉血管主要指人体内除脑血管、心血管外所有中小动脉血管,其遍布人体胸腹盘腔脏器及躯干等,对保障人体基本活动、促进身体健康、维持生命安全等具有显著作用。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通常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环境、生活压力等各种原因导致人们易产生各种外周动脉血管疾病,进而对自身日常生产、生活、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压力等均造成严重影响[。对此,人们应加强自身健康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健康知识水平,定时进行身体检查,进而避免其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检查方式、检查设备层出不穷,进而促使临床检查质量、检查效率有效提升。为促使人们临床检查效果可得到有效保障,本文将主要研究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诊80例患有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等。所有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56-82岁,平均(67.58±2.21)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医护人员利用二维超声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主要观察患者血管与周围组织结构结构、腔内有无回声、血管形状等。当某区域内动脉腔有回声产生,且后方有声影伴随,则表明患者有动脉栓塞现象;当患者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表面粗糙且有明显回声,有斑块产生,且向溃疡、出血症状发展,则表明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当患者动脉血管腔增大、动脉形态呈异常化发展,通常表明患者有可能产生真性腹主动脉瘤,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密切关注患者动脉管壁是否完整;当患者患者腹主动脉周围无明显回声区,腹主动脉壁局部被中断,无回声区边界不断增强且边界不明显,无回声区壁厚度有效增加等,通常预示患者可能产生假性动脉瘤。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技术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将探头频率调整为7.5MHz,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声束与血流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不可超过60°,医护人员根据血管不同走向依次进行外周血管探测,密切观察患者病变区域血管壁厚度、血管内径、血流充盈状况、血流速度、血流通畅性、血流方向等,进而判断患者病变区域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鼻塞等现象。

实验组:患者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实验组患者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均与对照组相同。医护人员使用GEVivi7、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将探头频率设定为10-12MHz,引导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并将待检查部位充分暴露,进而利用超声设备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动脉走向、内中膜厚度、动脉血流充盈状况、内部回声及是否有斑块产生等,当有斑块产生时,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并测量患者斑块形态、大小、狭窄率及阻力指数等。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通过对80例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患外周动脉血管闭塞有11例,外周动脉血管硬化有46例,外周动脉血管狭窄有23例,医护人员以此为检验标准,进而对比两组检验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60ffbab755a01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检查准确率(n,%)

组别

外周动脉血管闭塞

外周动脉血管硬化

外周动脉血管狭窄

检查准确率

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1(100.00)

46(100.00)

23(100.00)

80(100.00)

对照组(n=80)

7(63.64)

41(89.13)

19(82.61)

67(83.75)

实验组(n=80)

10(90.91)

45(97.83)

23(100.00)

78(97.50)

c2

/

/

/

8.901

P

/

/

/

0.003

3 讨论

通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导致患者产生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为动脉血管有斑块产生,并不断聚集,促使患者动脉血管逐渐变狭窄,进而促使患者产生动脉血管疾病,患者大脑、心脏的血氧供应也因此而备受影响,最终对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等产生严重影响。而通过外界因素分析可发现,导致患者产生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可分为6点,分别为患者患有家族性心脏病或心脏衰竭等、患者日常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长期抽烟、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患者身体过于肥胖及工作与生活压力相对较大等[2]。对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做好各方面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技术相比,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血流显示检查技术的检查准确率相对较高,对后期患者及时、准确接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可将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血流显示检查技术推广至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检查中,促使临床检查效率、检查质量可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超芳.采用超声技术评估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19):33-35.

  2. 包成明,鲁安,奎李诺.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9):373.

  3. 刘珍,弓文清,赵永锋,等.青少年外周动脉血栓的发病特点及超声影像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0,036(004):98-100.

  4. 张艳华.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03(012):201-202.

  5. 罗娴,安琼辉,王志学.心脏和外周血管的超声检查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作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04(010):156-157.

  6. 林华兵,江宇楼,江萌,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血管大动脉炎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021(004):70-72.

  7. 唐兰.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02(020):74-75.

[8]张岚.外周动脉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2018,007(002):1419-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