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探讨

凌英杰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 3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法。:从普外科2018年4月~2020年4月的病患资料中,选择出104例患者作为课题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不同组别,每组均52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最终从治疗效果、并发症、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其中差异。结果:一方面,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改善(如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等)时间明显更短,证明其治疗方法的高效性。另外,观察组有效率、不良事件率为98.08%、3.85%;而对照组分别为90.38%、9.62%。对比后,P<0.05。结论:腹部手术存在早期炎性肠梗阻,最好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不但减少症状的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且高效,因此值得运用。

关键词:普外科;炎性肠梗阻;治疗;并发症

研究显示,在普外科临床上,患者在接受了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率较高。据相关普查资料中可知,约为五分之一的患者在手术后,都会发生此情况。由于早期的肠梗阻无明显特异性,因此诊断的难度加大,容易出现误诊等情况,不利于患者康复[1]。同时,若未能及时解决肠梗阻,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腹腔感染、肠瘘等情况,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对此病症进行预防、治疗、预后,都是普外科医护人员所探究的重要课题。此次,特以院内10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为例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准许后,此次从普外科的病患资料中,特选择出104例患者研究,其治疗时间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其手术类型分别是:阑尾切除41人、肠道手术36人、胆道手术27人。纳入标准:①接受了腹部手术。其胃肠功能恢复,进食后发生肠梗阻[2]。②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③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肠梗阻。④同意此次研究。

随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组别,每组均52人。观察组中,男28人,女24人。年龄在20.60~68.50岁,均龄(45.51±2.30)岁,病程(8.8±1.2)d。对照组中,男24人,女28人。年龄在21.40~69.40岁,均龄(45.20±2.50)岁,病程(8.0±1.6)d。资料差异对比,P>0.05。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同时结合抗感染治疗。使用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次/d;2~8㎎/次,连续治疗五天。

1.2.1综合治疗法

观察组则是采用了综合治疗法,具体内容包括:首先,于术后提醒患者禁食,且为其实施连续性胃肠减压。其次,为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从而保障其机体的基础需求,同时进行补液操作,以保障患者的内环境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再次,联合生长抑素(上海华源药业沙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20045998)治疗,其目的是抑制胃酸,加快炎症的消退。通常是采取静脉推注法,剂量为0.25㎎,且1次/h,连续治疗2~4次。在推注时速度不可过快,以免诱发患者出现恶心、心悸等不良情况[3]。此外,也可增加注射5%葡萄糖250ml,或是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再注射生长抑素。在此过程中,也可让患者服用碘造影剂,能够在治疗同时明确肠梗阻情况。最后,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对于患者的情绪纾解,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若在常规检查时,发现患者体温升高、肠绞窄坏死等情况,则需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手术治疗法。

1.3、评价指标

①判断两组治疗效果。其标准分别评判为: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恢复。且患者进食后无梗阻出现[4]。有效:症状有改善,肛门能排气排便。无效:无改善甚至加重,需要及时手术。计算出总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如腹胀消失等。

③总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并计算出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做好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2

35(67.31%)

16(30.77%)

1(1.92%)

98.08%

对照组

52

30(57.69%)

17(32.69%)

5(9.62%)

90.38%

X²值





5.110

P值





<0.05

2.2、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症状改善对比(d;X±S)

组别

N

腹胀消失

肛门排气

肠鸣音恢复

观察组

52

3.50±1.10

2.21±0.40

3.10±1.25

对照组

52

6.70±1.80

3.85±1.40

5.30±1.70

t值


5.859

4.310

4.440

P值


<0.05

<0.05

<0.05

2.3、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据记录可知,观察组2例并发症(腹腔感染、腹腔积液各1人),概率3.85%。对照组中发生5例(腹腔感染2人、腹腔积液3人),概率为9.62%。两组情况对比,P<0.05,X²=5.025。

3结论

根据临床实践和相关资料可知,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以下特征:其一,通常是出现在患者术后的2周内[5]。其二,若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发现肠胃蠕动情况不佳,且肠鸣音有所减少,甚至是消失。此外,对患者实施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显看出粘连和液平面。由于此病症的出现给患者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做好预防、治疗。首先,手术过程中切实做好止血工作,使抗生素发挥出其最大效果。其次,护理人员可多鼓励患者简单床下活动。若有必要,可及时使用药物的方式,来刺激患者肛门排气排便,也能减少病发概率。结合此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更短,且有效率高,不良事件少,证明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高效、安全。值得进行运用,也能给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张传飞.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1.

[2]邹康,黄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6):60-61.

[3]陈永艺.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7-8.

[4]汤甫秋.生长抑素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13):175-176.

[5]王中献.中西医联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