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内科急诊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关于心脏内科急诊的临床观察

刘庆华

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4

【摘要】目的:对心脏内科急诊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入院后,就积极采取吸氧、镇静、镇痛、看护,加强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溶栓治疗等抢救干预,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给予严密的实时监测,并做好进一步的治疗干预准备工作。结果:所选取的80例患者治疗中,总有效率为65(81.25%),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2.5%)。结论:在心脏内科急诊临床诊疗中,针对于急危病重患者必须要及时的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给予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心脏内科;急诊;心肌梗死;抢救;静脉溶栓

心脏内科急诊所收治的患者中,多数患者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骤停等重急症患者,该科室诊疗患者疾病特点具有病症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急症诊疗中,对心脏急诊内科医护人员的经验、素质均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通常应用急诊介入治疗措施,做好患者切实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心脏内科急诊收治的80,探究其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和价值,具体研究结果探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 50~82 岁,平均(63.1±4.1)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根据临床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标准;排除精神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选取患者经询问表示愿意参与研究,并积极配合调查分析,本次研究中患者入院资料由专业人员录入数据库、调取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家属代签。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干预,头痛剧烈和情绪躁动者给予镇静剂治疗,呼吸困难者进行氧气支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免发生自我伤害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情况,临床上给予溶栓治疗,以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程度,脉搏减弱者应给予电击处理[2]。抢救应严格根据基础生命救护初始技术进行,按压患者胸骨、锤击胸前,有效维持人工呼吸循环,保证气道通畅,在患者背部垫上木板,进行规律、持续、快速按压,配置临时起搏,注意避免感染。抢救期间保证有专人看护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保证抢救工作及时开展,不能先进行远道运送或者等待检查结果后再予以抢救,抢救期间应持续使用面罩吸氧或给予鼻导管吸氧,未经确诊时应慎重选用杜冷丁治疗,药物治疗措施主要应以肌肉注射罂粟碱为主,用药剂量为30~60 mg,必要时可采用安定治疗,随后在进行心肌极化液静脉滴注治疗。因心脏骤停和继发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影响身体器官的血流供应,抢救期间加强胸外按压,能够有节奏、持续性的为各器官提供血流,同时联合人工通气治疗能够保证各器官的氧需求,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循环。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处理是选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其中,采用(60ffbc12de434_html_eb24027b7d183a3.gif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所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成功获得了溶栓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65例(81.25%),其中,经过系统治疗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需要进一步强化治疗的患者有15例(18.75%),急诊临床治疗中未有死亡病例,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干预中,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2.5%)。

  1. 讨论

心脏内科急诊是一个新兴学科,不仅独立存在,而且跨越多个专科,涉及急诊、急救,并延伸至现场抢救和重症监护,构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的完整体系。心脏内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式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心梗介入治疗后,虽然开通了冠脉血管,但是仍然存在很高的风险。建议心梗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应当送往冠脉监护病房,监护12~24 h。要注意监测心率血压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心梗后的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这些问题,所以要严密的监测。此外,相关研究报道证实,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国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具有疾病突发、进展迅速的特点,心脏内科急诊中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一旦患者病发心肌梗死,越早进行血管开通越有助于溶栓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血管通畅性。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均为心电图ST段抬高者,临床中有持续性心绞痛症状表现,其中年龄<70岁者65例,均能接受溶栓治疗,并获得好转。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推动着临床医护措施的发展[4]。医护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所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了解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快速有效的判断患者的急救需求,以保证抢救效果。临床研究中表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救护措施干预,在接诊患者后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优势,能够有效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心脏内科急诊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对突发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其痛苦,进而降低死亡率,对于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和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志华,袁 勇,冯 力,等.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212-213,215.

  2. 靳志涛,刘宏斌,胡莉华,等.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2):153-156.

  3. 赵 伟 . 心 脏 刀 刺 伤 的 急 诊 救 治 [ J ] .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版),2013,34(5):727-729.

  4. 李华进.急诊内科不常见腹痛病例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465.

  5. 李海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9):1113-1114.

  6. 周晓瑞,卢家凯,陈 峣,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1):9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