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

袁红飞

东明县陆圈镇人民政府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飞速提升,广大群众从最初的物质追求逐渐过渡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但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速度还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重质重量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普及大众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带动生产,激发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陶冶情操,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风尚和和谐的社会秩序。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

群众文化面向全民各个年龄段,涉及的领域广、范围大,就要求我们开展积极正面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健康、阳光地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对生活积极热情,内心充满正能量,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开展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当下提升群众精神文明水平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群众文化服务队伍也不断壮大,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这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尤为重要。

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概述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为了提升群众文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时享受文化艺术带来的愉悦,增强其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与爱好,达到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有着公益性与群众性这两大特点。

当前文化馆活动场所、设施的免费开放是群众文化公益性的主要表现形式。相关部门针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为群众文化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也保证了活动场所及设施的维护保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避免过于商业化和利益化,否则便失去了群众文化发展的初心和意义。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保持丰富多彩性。群众文化艺术一般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涵盖范围非常广,如广场舞、音乐、戏剧、美术、书法、朗诵、灯谜等。因此,可以加大对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力度,既能提供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又有利于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

群众文化艺术不能脱离群众,群众性是活动开展的关键。作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艺术形式,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要兼顾不同的群体,还要传输一定的知识并具有相应的教育意义。为了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保证其内容在表达上的通俗易懂,这样可以拉近文化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时候,要采取人民群众易接受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作为人民群众自发的艺术形式,不同于专业性的高雅艺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采用有效的宣传方式,从而让群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的多样性

经济振兴,带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发迫切,群众文化艺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衍生出的文化艺术差异巨大,各式各样的群众文化艺术通过不同的活动载体带给人民不同的感受。其中,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差异巨大。我国是世界上纬度跨度较大的国家,从白雪皑皑的北方到夏日炎炎的南方,地域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巨大的文化差异。南方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广绣、苗族的道和银饰、浙江的木雕和竹编、四川的蜀锦和蜀绣、昆明的插花等,北方有皮影戏、龙灯、剪纸、布艺、泥塑、香包等。南方的艺术品温婉细致,北方的艺术品雄厚粗犷而不失细腻,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但各具特色,也使得民俗艺术大放异彩。群众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就更为丰富,地方戏曲、歌舞、话剧、木偶剧、合唱、民族音乐、杂技、魔术,都各有地方特色。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以不同的形式传播,地方文化特色得以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得以发扬。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不再局限于一定的环境下,活动空间不断拓展,形式、内容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静态形式展现出来的,如依托文化阵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文艺讲座、开放日、文化艺术节等,将各种美不胜收的文化艺术展现出来,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含各种遗址、文物、书画、美术、摄影、文学、服饰和工艺品等的展示与讲解。同时,也有很多动态形式的活动,如文化艺术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深入基层的送文化、种文化活动,跨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巡演、巡展、音乐节、戏剧节、广场舞大赛等。

三、如何做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传承与创新

(一)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艺术也是如此。我国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在不断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化艺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很多群众文化艺术种类都在不断地創新,比如绘画、摄影艺术等都在不断进步,但是也有一些优秀的艺术面临没落的边缘,需要有人去学习、去继承,比如皮影戏、唱龙舟、跑旱马、传统刺绣、木雕、竹编、别具一格的地方戏曲等。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艺术之美,普及相关文化艺术知识,达到推动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各级文化部门应结合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定期举办公益文化艺术培训班、专题讲座、文化论坛,普及民乐、民族舞、山水画、书法、园艺、茶艺、语言、国学等,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比赛活动,如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歌唱比赛、摄影比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以比赛促创作,以创作促发展,激发人民对优秀文化艺术的热爱,点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崇敬。所以,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平台与支撑。

(二)借力文化产业,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形式

在当今社会,文旅融合发展、文创艺术产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为人们立足于社会增加了一门生存之道。目前,艺术教育和培训是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应深入社会基层,培养广大群众对各种文化艺术的兴趣,普及基础知识,提高欣赏水平。大多数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活动是通过地方文化馆等职能部门每年大量举办,面向没有基础或入门级别的人群,以艺术普及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化的艺术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想要主动了解文化艺术的热情。营利性的艺术教育机构不再是以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从专门发展角度,系统化地培养专业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这是公益性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所不具备的,从而形成了铺面播种与拔高育材的错位发展,互补不足又相互促进。

通过创新文旅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推动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旅游可以让人们了解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地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能让人切身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激发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各地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游客更可以亲临文化场馆、表演活动现场体验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文旅项目所带来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的蜕变、文化艺术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让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抓手和更大的可塑性。

(三)应用互联网技术,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与传播助力

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让电子产品充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电脑、平板、手机等在方便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艺术的學习不一定只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慢慢了解,也可以通过各类先进技术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去学习。通过各级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演艺活动直播、线上艺术教育等,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学习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利用互联网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与活动开展形式,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就要两手抓,继续鼓励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创新,还要鼓励群众调整好心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艺术,去探究、去发现、去学习,使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促使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中去,充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出更多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艺术作品,丰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形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谈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特点[J].戏剧之家,2020(7):188.

[2]廖红辉.浅谈新时期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群文天地,2011(23):118-119.

[3]李岩.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