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情智生长而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为学生的情智生长而教

李冬梅

四川省 乐山市县街小学


【摘 要】 理解儿童,学有趣的数学;启迪儿童,学讲理的数学;发展儿童,学创新的数学.

【关键词】 儿童 数学 情智共长


小学数学的两个关键词是儿童、数学,儿童是独特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数学教育要为学生的思维而教。基于以上思考,为学生的情智生长而教成了我多年的教学追求。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怎样为学生的情智生长而教。

一、理解儿童,学“有趣”的数学

卢梭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行为要由兴趣主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始于快乐,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乐趣会让学生愿意走进教室,乐于听课;兴趣会让学生从主动的追求中获得满足,智慧得到增长;情趣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从中坚持梦想,追求美好。教学中,通过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有趣的数学,获得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由“知学”上升到“好学”,最后进入“乐学”状态,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找规律》一课时,以“猜猜看”的游戏开课激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规律”,新授环节浓墨重彩,让学生找情境图中有哪些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并学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示,进一步理解“规律”内涵……随后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如四季的不断重复有规律;12生肖的不断重复有规律,白天黑夜交替出现也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学生创造规律:学生用乐器打出有规律的节奏,用小手创编有规律的动作,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用彩笔描绘有规律的图画,……一节课学生徜徉在有规律的世界里,兴趣盎然地学规律,找规律、创造规律,欣赏规律的美,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启迪儿童,学“讲理”的数学

数学教学不但要向学生展示既定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明晰其来龙去脉,领悟其本质内涵,形成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教学中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自主说理、辩理,让儿童学“讲理”的数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提升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长效生长。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学时从面积的本质入手,围绕“面积单位和面积的关系”“行、列格子数和面积的关系”,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讲道理的数学.在感知面积单位和面积的关系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的生动活动中渐渐明白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它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在感悟行、列的格子数和面积的关系时,让学生结合图形能说出:因为一行有3个1平方分米,2行就有6个,所以是6平方分米;每行是4个1平方分米,有3行,就是12平方分米;最后在领会长、宽与行列格子数的对应关系时,教师随机出示了一个没有格子,只告诉长9分米、宽7分米的长方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片刻的思考后,直接得出面积是63平方分米,教师追问:“怎么想的?”,学生直接说出长9分米就是可以摆9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宽7分米也就是可以摆7行,所以直接用9×7=63平方分米。也就直接想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开课环节让学生感受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随后借助格子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复悟理,深刻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求该图形中含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一本质。从数格子到没有格子,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渐渐明白了不用数格子,直接根据长、宽的长度来想象每行摆几个,摆几行,再用长×宽计算总共摆多少个面积单位。学生自主探索,讲理辨析,领悟长方形面积形成的道理所在,真正懂得了长方形面积由来,学会了学“讲道理”的数学。

三、 发展儿童,学“创新”的数学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说:“过多的知识可能阻碍思考,使个体无法挣脱固有的思维藩篱,结果导致个体成为已有知识的奴隶而非主人。” 知识晚一点学是可以补得,而思维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却可能永远也无法弥补。教学中,我经常放慢教学的脚步,适时地驻足等待,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思考、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发挥联想与发散,追问孩子们“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为什么这样想?”“你是怎么想到的?”,“对某某同学的想法你还有建议吗”,“你能让别人一下子看明白你的思路吗?”……等等,激发孩子思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孩子“走得远”。

教学中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层次性。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学生理解了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的题意后,启发学生思考:遇到数字比较大不利于研究时,可以怎么办?学生很快想到用“化繁为简”的策略解决;。我顺势把原题变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数分钟后学生便有了以下的一些解法,学生有通过枚举“凑”出答案,动手画图“画出答案,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有个男孩还想到了(抬腿法),此过程教师适时的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为什么这样想?”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生生交流中孩子们相互启发,智慧碰撞,情感在探究发现中变得丰富,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分享中变得灵动,感悟了假设、举例、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拓宽了解题思路,最后再介绍了一土豪算法: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数,吹一声哨,鸡和兔都抬起一只脚,26-8=18 。再吹哨,鸡和兔又抬一只脚,18-8=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2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 10 ÷ 2=5 只,鸡有8-5=3只,孩子们沉浸在土豪“奇思妙想”的解法中,逐渐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材上的探究方法学生不难理解和掌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老师适时提问:能否像前一节课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那样,用一个三角形来探究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们纷纷投入探究中。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又有了以下方法: 1、运用古人割补方法要点,过两腰中点向底边引垂线,沿垂线剪下两个直角三角形向上旋转,补成长方形)之后,打开了思路。2、有的同学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又将两腰中点连了起来,发现也可以剪下上面两个直角三角形向下旋转,补成长方形;3、有的同学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两腰中点之后,发现可以剪下上面的三角形向下旋转,补成平行四边形。课中教师适时的追问、引导、隐退、放手孩子,孩子们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孩子们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呈现,拓宽了孩子们视野,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窗。

让有温度的数学伴随孩子成长,让智慧的课堂伴随孩子,为孩子们情智生长而教,为孩子们聪慧的人生而教,我会努力探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