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以金寨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9
/ 3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以金寨县为例

余承君

金寨县自然资源局全军乡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 安徽县

摘要:针对土地资源的充分运用与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来说,有关部门需要对其引起必要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持续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做到了如指掌,充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持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旨在早日实现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背景下,结合金寨县发展情况,针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方法有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土地结构等。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规划;管理

1.1金寨县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介于北纬31°06′ ~ 31°48′,东经115°22′~ 116°11′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连安徽省裕安区、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安徽省霍邱、叶集三县区接壤。境内东西及南北跨度均为80千米,总面积为3914.74平方公里,面积居安徽省之首。

金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县境南北宽77千米,东西长78千米。大别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16座,主峰天堂寨海拔高度1729.1米,最低处是白塔畈乡的灌口集,海拔仅59.5米,相对高差为1669.6米。具有明显垂直地势特征。按山岭绝对高度,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岗丘平畈三个区域。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及西部,面积2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1.6%,坡度多在30°~50°之间,水力资源丰富;海拔在400 ~800米 之间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梅、响两大水库周围,面积15.9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1%,坡度在25°左右,山间夹有较为开阔的谷地,接近盆地,河道高宽,水流渐缓,易于淤积;海拔在500米以下岗丘平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面积2.8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4%。起伏多山的地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条件,为多层次开发、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型产业,提供了可能条件。加大了土地管理力度,让土地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继而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目的。

1.2、金寨县土地利用现状和结构

全县土地资源总面积为 3914.74 平方公里。

(一)耕地:面积为 36020.0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2%,其中灌溉水田18822.90 公顷,望天田 10776.89 公顷,水浇地 0.26 公顷,旱地 5200.53 公顷,菜地 1219.50 公顷。本县耕地主要分布在梅山、白塔畈、双河、汤汇、南溪、古碑、斑竹园、吴家店、天堂寨、燕子河等乡镇,约占全县耕地的 60%,其中白塔畈乡耕地面积最大为 4948.84 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 13.74%。

(二)园地:面积为 20455.2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2%。其中果园 164.41公顷,桑园 14107.80 公顷,茶园 6123.68 公顷,其他园地 59.39 公顷。本县园地主要为桑、茶园用地。桑园主要分布在汤家汇、双河、桃岭、南溪、槐湾、古碑、斑竹园、燕子河、长岭等乡镇,约占全县桑园的 57.30%,其中桑园面积最多的为南溪镇,占总的 11.94%;茶园主要分布江店、油坊店、青山、燕子河、张冲、水竹坪、响洪甸等乡镇,约占全县茶园的 54.5%,其中茶园面积最大的为油坊店,占全县总的 12.25%。

(三)林地:面积为 284252.6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2.61%。其中有林地236474.53 公顷,灌木林 35249.47 公顷,疏林地 5708.66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766.70 公顷,迹地 41.53 公顷,苗圃 11.75 公顷。

(四)牧草地:面积为 39.05 公顷,比重极小,且多为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铁冲、江店、油店、青山、花石等乡镇。

(五)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9038.8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31%。其中建制镇用地 638.65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 7891.72 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10.31 公顷,特殊用地 198.13 公顷。该类用地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其中面积最大的为梅山镇,占全县该类的 8.63%。

(六)交通用地:面积为 1929.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5%。主要为公路和农村道路,分别为 842.73 公顷和 1086.54 公顷。其分布特点北部丘陵地区高于南部中山区和中部低山区,其中公路密度最大的为北部丘陵区达每平方公里0.4 公顷,最小的为南部地区为每平方公里 0.13 公顷。

(七)水域用地:面积为 23410.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0%。水域用地主要为梅、响两大水库水面,占总水域用地的 57.0%,其分布特点,中部大于南部,南部大于北部。

(八)未利用土地:面积为 16328.36 公顷,占总面积的 4.2%。

1.3土地利用程度

(一)利用程度指标:全县土地利用率为 95.8%,其中建设用地率 2.8%,农业用地率93.0%,土地垦殖率9.2%,耕地复种指数为180.6%,耕地灌溉率为55.6%,水面养殖率为 38.9%,森林覆盖率为 74.6%。

(二)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指标: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 9.39 亩,其中耕地人均 0.87 亩,园地 0.50 亩,林地 6.82亩,水域 0.56 亩。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2020年全县土地综合生产率每公顷平均产值为 10880.7 元,其中农业用地每公顷平均产值 9245.6 元,非农业用地,按建设用地计算平均每公顷产值为 34049.8 元,按城镇及工矿用地计算每平均公顷产值为 324309.7 元。在农业用地每公顷平均产值效益中,其中耕地为 9709.0 元,园地 8700.0 元,林地 879.0 元,水域 1789.50 元。

1.4、土地利用潜力

(一)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巨大。本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 15.5℃,年平均降雨量 1500.0毫米。

(二)农业用地改造增产潜力巨大

1、全县耕地现有中低产田面积达 1.1 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 30.0%。

2、全县尚有低产园地面积达 0.9 万公顷,占园地的 35.0%,2020年平均每公顷年效益仅有9000 元。

3、全县是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 283627.0 公顷林地中,低产林面积达71757.6 公顷,占林地的 25.3%。

4、全县水域面积有 2.34 万公顷,其中梅、响两大水库水面 1.39 万公顷,占现有水面的 59.4%。全县可养水面达 1.50 万公顷。目前仅利用 0.87 万公顷,且年产渔类平均每公顷仅有 220.0 公斤。

(三)现有建设用地潜力

全县现有建设用地中,城镇及独立工矿用地相对较小,仅为 948.36 公顷,但乡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为 7891.7 公顷,人均 149.6平方米。规划期内对乡村居民点规划改造,深挖潜力和开发耕地,其中可开发增加耕地1000.0 公顷;开发用于城镇建设和新建独立工矿用地,预测可减少新占用土地 950.0 公顷。

(四)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

全县现有未利用土地 16328.4 公顷,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论证,其中 2332.82 公顷荒草地可全部开发利用,其他可开发园地 500.0 公顷,可开发林地 450.0 公顷。在未利用土地中的田坎 11856.42 公顷,有 1900.05 公顷可通过农田整治、格田成方开发为耕地。

1.4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一)林业用地效益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和显示。在整个农业用地结构中,林地占 78.95%,耕地占 10.3%,园地占 6.6%,其他仅占 4.2%,林业用地占绝对优势,其产值效益林业用地仅有 800.0 多元,其森林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不集中,且面积相对较大,在整个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该类的 88.0%,户均占地 480平方米,人均 149.6平方米。

(三)土地利用率高,但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程度低。土地利用率高达96.0%,而垦殖率仅有 9.1%,这与现代化集约农业经济相比,其产值效益相差甚远。

(四)重用轻养,耕地质量下降。由于存在短期经营意识,农民重产出,轻投入,重用轻养。

(五)水利设施不配套,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目前我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70.0%,仍有 30%以上望天田。由于部分水利设施,长久缺乏维修和保养,其抗旱防洪能力没有保障。

(六)不合理开荒垦殖,造成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据卫片解译结果: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 58181.0 公顷,占总面积的 15.0%。

1.5 土地利用规划方针

(一)坚持突出以保护耕地资源为前提,对农地与非农地实行用途管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实施,提高耕地质量,切实保护现有耕地资源,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宏伟战略目标。

(二)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在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同时,保障本地城镇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坚持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并重,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对非农建设与生产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开发复垦与其占用面积相当、质量相符合的耕地。

(四)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耕地利用上,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土地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实现土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1.6土地规划目标

(一)、耕地规划目标

到 2030 年耕地总量目标为 39060.0 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34686.67顷,保护率上升到 89%。

(二)、园地规划目标

全县现有 20455.0 公顷园地中,主要为桑、茶用地。“十四五”规划园地总量目标为 24805.28 公顷,2030 年要发展达到 31428.98公顷。同时在整个规划中,对现有 25°坡度以下的 11504.40 公顷桑、茶用地也要列为保护对象,实行规划保护管理。

(三)、林业用地规划目标

规划期实施林业二次创业工程,在搞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林。“十四五”期发展经济林园地占用林地面积 4000.0 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为 280252.64 公顷;到 2030 年,发展经济林园地生产占用林地 6000.0 公顷,林地面积为 274252.64 公顷。使全县覆盖率达到 78.0%。

(五)非农业建设用地规划总量控制目标

“十四五”规划期:供给总量控制在 840.0 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265.0 公顷以内。期间城镇村建设用地供给量为 210.0 公顷,独立工矿为 90.0公顷。

2021~2030 年:各类建设用地供给总量控制在 250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 610.0 公顷以内。期间城镇村建设用地供给量为 600.0 公顷,独立工矿用地供给总量为 250.0 公顷。

(六)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划目标

到 2030 年:治理改造中低产田 6000.0 公顷,开发复垦增加耕地面积 1780.0 公顷,其中老宅复垦 1000.0公顷,开发增加耕地 280.0 公顷,整理农田增加耕地 500.0 公顷。

(七)城镇及乡村居民点建设规划控制目标

(1)、城镇建设规模控制目标

“十四五”期末全县城镇化率由基期年的 20.78%,发展到 30.18%,城镇人口由14.13 万人发展到 20.52 万人。远景规划期 2030 年,城镇化率达到 36.47%,城镇人口发展到 24.80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发展到 9771.63 公顷。

(2)、乡村居民点建设规模控制目标

到 2030 年,全县乡村人口为 43.20 万人,居民点用地调整为 5861.7 公顷, 乡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控制在 120.0平方米以内。

2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2.1加强耕地利用率

这里将金寨县全军乡为例,该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就将目光放在了新农人的培训之上,具体措施是:构建了与之相匹配的农村培训基金,对培训对象加以明确,继而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将政策重点凸显出来,新农人从事的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均属于关键瓶颈,需要给予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

2.2加强民用土地资源利用率

本文以金寨县全军乡为例,该乡就建设了“六园、六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见图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园”:将各村现状农业基地以及养殖园当作相应的农村园区,其中涵盖前龙生态农业园、全军高山农业示范园等;二是“六区”:将人文资源所衍生出来的六大重点项目区,涵盖梁山/前龙田园综合体、全军集镇服务区等相关园区当作六区;三是“多点”:多处农业基地、加工园区、旅游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信息化以及自动化手段加以利用以减少土地的使用量,继而起到节省用地成本的作用。

61024689ef4c3_html_7f96942a42ce77d3.png

图1县、乡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2.3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对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进行深度剖析后可知,对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技术做好创新以及完善工作能够将土地资源利用率加以提升,同时还能促使土地资源规划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就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来说,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协助相关管理者对土地资源的有关信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结合这些信息对土地进行科学的优化,旨在为土地资源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另外,这种信息化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方式还能够通过建模来加以研究,持续将土地资源利用率加以提升,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闲置情况发生的概率。

结语

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加以提升,同时还要结合各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具体应用使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以及管理。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加以提升,继而加快土地资源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卞晓娣. 基于金寨县实践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2]崔雨.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寨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