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相丽 努尔古丽 ·买提哈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胸外科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围手术期肺功能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比较比较两组训练后1周、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ERAS肺康复训练后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应用ERAS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肺功能康复训练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肺康复训练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1]。但由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破坏胸廓完整性、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心血管功能长期失调,一方面会损伤肺组织及心肺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康复[2],另一方面直接影响胸部的呼吸运动及复张,造成肺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因此,瓣膜置换术成功并不代表该病的治疗结束,而是术后心肺功能康复过程的开始。肺康复训练最初是由丹麦著名外科医生Henric Kehlet在ERAS[3]技术中提出,并逐渐应用于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为了明确ERAS肺康复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我科选取62例拟行开胸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4月拟行开胸瓣膜置换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5~65(45. 39 ± 10. 21)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7~63(47. 28 ± 10. 46)岁。纳入标准: 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的开胸瓣膜置换术患者。排除标准: 患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严重血液病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应用腹式呼吸、空心式叩背和有效咳嗽训练。并能够每天坚持练习3次,10 min/次,需练习1周以上。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进行规范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2.1训练前准备:首先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采用口头、书面、现场演示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吸烟病人戒烟至少2周以上。其次制定方案:评估患者术前全身综合状态,医、护、患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方案。示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予吸氧、雾化吸入、化痰治疗。

1.2.2.4 实施肺康复训练:采用诱导式呼吸训练:教会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直至出院。

1.2.2.5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综合分析情况,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可选取打八段锦、太极拳、有氧运动以及病房走动等。运动强度:要求达到靶心率的20%~39%为低强度,40%~59%为中等强度。靶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45%-60%)+安静心率。运动时间: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从10~20min/d逐渐增加至30~40min/d,可根据患者体能1次完成或分3~5次完成,间歇时间不计时[4]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经过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后1周、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肺功能[包括快速肺活量( FVC)、1秒之内的呼气量( FEV1)]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9.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61039a89ebfe0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呼吸训练1周、术后第2天以及术后第7天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1 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61039a89ebfe0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FVC( L)

FEV1( L)

应用1周

术后2 d

术后7 d

应用1周

术后2 d

术后7 d

对照组

31

3. 09 ± 0. 38

2. 62 ± 0. 51

3. 06 ± 0. 77

2. 34 ± 0. 27

1. 77 ± 0. 33

2. 07 ± 0. 41

观查组

31

2. 91 ± 0. 70

2. 72 ± 0. 56

2. 94 ± 0. 70

2. 53 ± 0. 23

1. 69 ± 0. 23

1. 83 ± 0. 58

t

-

2. 037

2. 630

2. 183

4. 751

5. 689

7. 215

P

-

0. 037

0. 028

0. 032

0. 020

0. 000

0. 000

3 讨论

ERAS技术的核心是降低应激或减少创伤,而关键是减少围手术期外科相关并发症[5],其中,心血管系统相关并发症越发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操作、麻醉、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胸部的呼吸运动及复张,从而造成了呼吸浅快、肺不张、肺功能障碍等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又会导致病死率升高和住院时间加长、住院费用增加。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快速康复,因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有效的肺康复训练,可促进术后心肺功能恢复,增强肺的顺应性,加强体能,改善呼吸功能。

肺康复训练最初是由丹麦著名外科医生Henric Kehlet在ERAS[3]技术中提出,是指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和乏力等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ERAS肺康复训练,进一步验证了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4 参考文献

[1] 于晋,蒋洪宇,黄保堂,等.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报,2016,33(4):720-722.

[2]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376.

[3] 梁廷波.加速康复外科理论与实践[M].201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72-173.

[4] 陈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440-2442.

[5] 朱维铭,许奕晗,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进展—ERAS、围手术期外科之家与围手术期医学[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 (02) :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