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3

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研究

刘珊杉 1 袁艺阳 2 方旎 3 李玉菡 4

1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7

2攀钢集团总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7

3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7

4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7

【摘要】目的:分析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需要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方法开展注射,一组为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分析注射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皮下注射对患者进行注射有利于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痛感,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因此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皮下注射在临床对需要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的注射方法选择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临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是一些癌症患者由于化疗,会导致自身的粒细胞减少,而粒细胞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避免患者的粒细胞数量过低,临床需要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方式帮助患者维持粒细胞数量平衡[1]。但是尽管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但由于注射时的疼痛感较强,患者还是会出现抵抗治疗不配合注射的情况[2]。为了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就需要让患者的注射疼痛感降低,临床采用的常规注射方法往往达不到降低疼痛感的效果,而皮下注射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3]。本文在我院需要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分析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需要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男性35例,女性25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方法开展注射,一组为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包括年龄等没有明显区别,P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的患者参与前提为患者同意实验,并且经过了医院伦理研究会批准。实验排除在本次实验治疗中不能耐受而选择中途退出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方法开展注射,选择注射位置在患者的手臂三角肌的下端,以30度角刺入患者皮肤,注射完毕后让患者按压3到5分钟。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护理人员需要为N1到N3级别的护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排气,将针头更换,并回抽0.08ml的空气,之后将注射器针头朝下,用手指轻轻地弹注射器使得回抽的空气到注射器的活塞部位,之后仍选择患者的手臂三角肌的下端,但是注射改为90度角注射,进针深度控制在针头的三分之二长度,之后旋转注射器,均匀的将药液推进患者皮下,结束后仍按压三到五分钟。

1.3观察指标

同时,通过发放医院制作的护理评价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询问调查,通过问题累加的得分判断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分数从0到100不等,患者分数越高则视为护理状况越好。60分以下为患者对护理不满意,60分到90之间为基患者对护理基本满意,大于90为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4]。观察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满分10分,1-3 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重度疼痛,7-10分为严重疼痛。观察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采用Mori sky制作的护理依从性问卷,问卷得分0-1为依从性好,2-3分为依从性较好,4-5分为依从性一般,6-7分为依从性差。依从率=(依从性好例数+依从性较好例数)/总例数[5]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0.00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计算方法为根据患者数据不同行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计算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0

15(50.00)

5(16.66)

10(33.33)

20(66.66)

实验组

30

24(80.00)

3(10.00)

3(10.00)

27(90.00)

X2

-

-

-

-

4.81

p

-

-

-

-

0.02

2.2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对比[n(%)]

分组

例数


较好

一般


依从性


对照组

30

14(46.66)

5(16.66)

8(26.66)

3(10.00)

19(63.33)

实验组

30

20(66.66)

8(26.66)

1(3.33)

1(3.33)

28(93.33)

X2

-

-

-

-

-

7.95

p

-

-

-

-

-

0.00

2.3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从表3可知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后

对照组

30

4.51±1.84

实验组

30

2.85±1.24

t

-

4.09

p

-

0.00

3讨论

常规注射在注射时会损伤患者的毛细血管使得患者的血管出血,既会导致疗效受到影响,患者也会有更强的疼痛感,部分患者还会因此而情绪激动认为是护士误操作不熟练导致自己疼痛[6]。而采取皮下注射法,由于更换了针头,因此不会使得药液在针头外,而采取注射前回抽空气的做法,可以将注射器内的所有药液注射到患者体内,这样即使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这种刺激性强的药物也不会让患者有过多的刺激,患者在注射时感受到的药物刺激更低,因此疼痛感也越低。在本文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知采用皮下注射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而疼痛感更低,因此皮下注射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以皮下注射对患者进行注射有利于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痛感,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因此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皮下注射在临床对需要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的注射方法选择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青凤,陈洁,张宇虹,何树燕,茅卫东.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12):1423-1426.

[2]周建红,陈海辉,张日光,黄慧娴.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20):2825-2829.

[3]支天,张伟令,黄东生,张谊,胡慧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9):140-144.

[4]郭银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宫颈癌和卵巢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效果[J].临床医学,2020,40(07):92-95.

[5]胡一君.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9):1393-1395.

[6]朱海亮,贾俊青,王颖,贾俊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胸腺肽静滴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1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