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张珍侠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安宁医疗区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28例,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麻醉方案分成对照组(七氟烷麻醉组)和观察组(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组),比较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苏醒期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方案对于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有突出效果,相比于单纯使用七氟烷麻醉小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心率及平均动脉更低,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关键词】手术麻醉;丙泊酚;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心率;平均动脉压


躁动是麻醉苏醒期一种常见的生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易激怒、不合作、语无伦次、难以安抚等。小儿患者在进行手术麻醉后,因为其大脑调节能力与成人相比比较差,因此麻醉苏醒期更容易出现躁动,手脚乱动对正常的输液治疗和各种医疗设备的运行造成干扰,对手术后康复产生较大影响[1]。有研究表明[2],不同的麻醉方案在小儿麻醉苏醒躁动上有不一样的表现,可以通过调整麻醉方案去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因此,本研究对28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了不同的麻醉方案,探究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28例,按麻醉方案分组,对照组接受七氟烷麻醉方案,病例数14例,患儿年龄2-7岁,平均(4.15±0.45)岁,男性病例8例,女性病例6例。观察组接受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方案,病例数14例,患者年龄2-8岁,平均(4.25±0.39)岁,男性病例7例,女性病例7例。2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研究。纳入标准:(1)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手术;(2)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3)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麻醉药物过敏;(2)临床资料不全;(3)不同意参加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方案,使用麻醉药物吸入用七氟烷(生产厂商: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浓度为3%-4%,吸入给药。

1.2.2观察组

本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方案,其中七氟烷采取2%-3%浓度吸入给药,丙泊酚(生产厂商: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63045)采取静脉泵注给药,剂量根据患儿体重计算。

1.3观察指标

比较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其中躁动评分标准:无躁动,态度配合为1分;态度配合且存焦虑、不安为2分;态度配合,轻度哭闹为3分;态度不配合,严重哭闹为4分。分数越高躁动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61039dbfa484b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表示,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差异处理,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小儿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小儿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组别

躁动评分(分)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观察组(n=14)

1.15±0.21

126±5.61

77.45±2.41

对照组(n=14)

3.02±0.18

141±4.551

84.31±3.51

t

3.152

18.512

7.651

P

0.042

0.000

0.018

3讨论

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小儿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的常见现象,表现为麻醉苏醒后手舞足蹈、哭闹、喊叫、情绪激动等,不利于患儿术后康复。由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手脚乱动容易造成手术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或者坠床、呼吸道阻塞等,危害较大,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较大困难。大量研究证实

[3],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概率以及躁动程度,与选择的麻醉方案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需要结合手术时间、类型、患儿病情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七氟烷与丙泊酚是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七氟烷是一种新型可吸入麻醉药物,在儿科患者院内手术的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均有应用,药物通过吸入方式起效,可以获得相对平稳的麻醉诱导性,可深度麻醉,麻醉后可比较快的恢复意识。该药物吸入给药对气道造成的刺激小,安全性高。但是单纯使用七氟烷容易造成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在于该药物可对机体氨基丁酸代谢和降解造成抑制,使得中枢抑制增强,进入兴奋状态[4]。因此常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使用,通过减少剂量减少躁动问题发生,可与丙泊酚联用。丙泊酚作为一种短效麻醉药物,在麻醉诱导中使用较多,可对氨基丁酸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递质释放进行抑制,在人体内停留时间短,从而减少躁动问题[5]。两种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在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前提下,减少对患儿中枢神经的兴奋刺激,提高患儿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减少拔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得到理想的麻醉苏醒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小于对照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说明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方案对于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方案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理想,通过联合用药方式可减少七氟烷的用量,促使患儿麻醉苏醒后中枢神经兴奋度下降,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齐文勇.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J].临床研究,2021,29(06):57-58.

[2]张海波.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7):148-150.

[3]杨建红,郑坤,梁跃华.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学,2020,26(16):84-86.

[4]陶岩.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丙泊酚、七氟烷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9):112-114.

[5]陈爽.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