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3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护理质量的影响

马孝雯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文山 663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于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83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为主体。随机分组后,A组42例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B组41例采取常规安全管理。对比护理质量。结果:A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所需时间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对于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可以缩短急诊分诊用时,减少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胸痛;心肌缺血;护理质量

胸痛的病因是心肌缺血、肺栓塞、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胸痛伴心肌缺血多需要进行急诊治疗,其病情危重,进展较快,且致死率高。若治疗延误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会诱发死亡[1]。急诊护理质量是保证急诊疗效的主要途径,良性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急诊用时,进而改善治疗预后。现阶段急诊分诊管理措施较为杂乱,缺乏系统化安全管理方案[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3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为主体,用于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83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组后,A组42例,男患:女患=24:18;年龄从23岁间断至81岁,均值(44.25±1.86)岁;病程为0.7h-11h,均值(4.05±0.26)h。B组41例,男患:女患=25:16;年龄从24岁间断至84岁,均值(44.17±1.58)岁;病程为0.8h-10h,均值(4.55±0.38)h。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采取常规急诊安全管理,即分诊护士咨询患者资料,监测其生命体征,预诊护士结合患者情况进行预分诊操作,先救治危重患者。按照预警评分标准完善急诊分诊系统,共为4级,1-2级者由护士引导其进入急诊科接受相关检查。3-4级者由护士引导至普通科室。急诊医生结合问诊/看诊结果开具血尿常规等检查项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根据检查结果指引患者转科并办理入院手续等。

A组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分诊护士患者资料后监测生命体征,主诉胸痛者直接开通绿色通路,预检护士结合胸痛评估标准予以分诊护理,若合并心肌缺血表现则进行心电图监测。经毛细管式粘度计检测方法评估血液流变学,检查心肌蛋白或是心肌酶等指标,以评估心肌受损程度,也可开展冠脉造影检查。病情高危可直接转至抢救室,由医生进行诊疗操作。分诊护士需要记录急诊用时,记录就诊卡。分诊1-2级患者由护士告知病情程度后进入普通科室。3-4级患者由护士引导患者进入急诊室。由急诊医生了解患者的胸痛来源和部位,询问既往病史,评估有无二次伤害和疼痛程度,开具检查项目后关注症状,快速分诊后转至心内科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分诊时间、其他疾病排除时间、明确诊断时间等急诊分诊所需时间;记录坠床、心律失常、二次伤害等不良事件。利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护理质量,含接待态度、就诊指引、项目检查、诊疗操作和急诊分诊流程等,每项20分,护理质量与分数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所需时间比较

A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所需时间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所需时间比较[61039e45b6e15_html_6cb76f141547d6a.gif ±s/min]

分组

例数

分诊时间

其他疾病排除时间

明确诊断时间

A组

42

44.25±4.26

30.26±2.85

45.48±5.19

B组

41

65.78±4.38

50.15±2.98

61.28±5.28

t

-

22.702

31.080

13.748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坠床

心律失常

二次伤害

发生率

A组

42

0

1

0

2.38(1/42)

B组

41

3

3

1

17.07(7/41)

x2

-

-

-

-

5.142

P

-

-

-

-

0.023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A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61039e45b6e15_html_6cb76f141547d6a.gif ±s/分]

分组

例数

接待态度

就诊指引

项目检查

诊疗操作

急诊分诊流程

A组

42

18.58±2.65

17.26±2.33

17.95±2.47

17.48±2.55

18.98±1.48

B组

41

18.57±2.69

18.05±2.36

15.69±2.05

15.06±2.49

16.05±1.45

t

-

0.017

1.535

4.530

4.373

9.108

P

-

0.986

0.129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诊科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患者的病情复杂,进展较快,对于护理操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快速的急诊分诊操作缩短治疗等待时间,进而改善治疗预后[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是现阶段较为实用的管理方法,其基于规范性急诊分诊原则开展分诊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就诊环境,协助患者尽快明确就诊位置[4]。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需要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分诊护士的职责是询问患者病情,实现快速接诊服务,精准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危重症患者并将其转至抢救室[5]。分诊过程中需根据病情程度采取灵活性分诊措施,利用首诊责任制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护理责任感,使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与语言,保证急诊分诊护理的系统化与专业性。该项管理充分结合分诊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符合人性化管理理念和急诊治疗原则,可以缩短危重症的急诊用时,使其尽快接受专科治疗[6]

结果中A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所需时间短于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说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可以显著提升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的管理质量,缩短治疗所需时间,尽量抑制不良事件。

总之,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可行性较高,可以用作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的首选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左金兰.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4):112.

[2]周剑萍.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护理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17):110-111.

[3]易瑜,李倩,严邱英.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1030-1032.

[4]吴琳,李雪,秦臻臻. 急诊电子预检分诊系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性灌注损伤的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5):426-428.

[5]虞金蓉.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吉林医学,2019,40(3):656-658.

[6]李祥东,王俊,王安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2019,32(3):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