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3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的应用

任虹杰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新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越来越多,运营里程迅速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压力日益加大,各地运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上海、深圳、重庆、北京地铁相继发生了追尾、掉道、电扶梯客伤、出轨等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暴露出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了建立预防性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实现事故的“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需要构建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1. 建立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意义

1.1 建立双重预防体系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前者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后者需要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督导、监管和执法。二者是上下承接关系,前者是源头,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后者是预防事故的末端治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提出要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需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控,制定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手册,明确整改要求和措施,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1.2 双重预防制度主要涉及内容

在调研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相关行业安全管理现状基础上,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涉及主要内容包括:

(1)运营安全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

科学界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内涵和边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隐患的分级分类标准。

(2)运营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3)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从设施设备、人员、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建立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整改要求和措施。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

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覆盖、科学施策、闭环管理的原则,坚持“分级、属地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原则,实行自辨自控、差异化、动态化管理。

2.1运营安全风险辨识要求

运营单位每年对所辖线路开展一次风险全面辨识,新线投入初期运营和正式运营时,各下属机构同步组织开展风险全面辨识,其中新线投入初期运营三个月内,应完成首次全面风险辨识。在制定演练方案、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以及新线接管时,也应对相关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遇到以下情况之一的,还应对特定领域、特定环节、特定对象开展风险专项辨识:

(1)运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或单位分工进行较大调整; 
(2)发生安全事故事件; 
(3)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前或发生较大更新调整时; 
(4)车辆、信号等关键系统更新,以及车站、线路等改造后投入使用; 
(5)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生较大变化;

(6)编制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方案、专项施工方案或开展对生产、运营安全有较大影响的测试、试验的;

(7)新线接管期间开展动车调试、人员入驻的; 
(8)需开展风险专项辨识的其他情况。

2.2运营安全风险等级判定

风险等级(R)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较小四个等级,安全风险等级R(表3)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表1)和后果严重程度S(表2)两个指标决定,公式R=L×S。

安全风险依照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运行环境五大业务板块进行划分归类,对设施监测养护和设备运行维修类应细化到各设备设施维护工作单元,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和运行环境类应细化到岗位或人员的关键操作步骤。

表1: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判断标准参考表

序号

可能性级别

发生的

可能性

取值

判断标准

1

极高

极易

9<L≤10

1.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未采取防护措施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人员无证上岗......

2

6<L≤9

1.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不到位;

2.经常出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但没有发生事故......

3

中等

可能

3<L≤6

1.有时会出现违章行为......

4

不大

可能

1<L≤3

1.已有控制措施,但员工安全意识不是很高......

5

较低

极不

可能

0.5<L≤1

1.有充分、有效的控制措施,偶尔出现措施没有严格执行的情况......

0<L≤0.5

1.危险因素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

注:可能性指标取值为区间内的整数或最多一位小数。

表2:后果严重程度(S)等级取值参考表

后果严重程度等级

后果严重程度总体判断标准

取值

特别严重

1.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类:(1)可能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包括中毒)......

2.行车安全类:

(1)可能导致地铁单条运营线路正线双向中断运营2小时以上......

10

严重

1.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类:(1)可能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中毒)......

2.行车安全类:(1)可能导致有轨电车正线单向中断运营6小时以上......

5

较严重

1.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类:(1)可能造成10人以下重伤(包括中毒)或8人以上轻伤......

2.行车安全类:(1)可能导致未办或错办闭塞区域发出列车......

3

一般严重

1.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类:(1)可能造成5人以上8人以下轻伤......

2.行车安全类:(1)可能导致车辆段内列车溜逸或误动作,但未进入正线......

2

不严重

1.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类:(1)可能造成5人以下轻伤......

2.行车安全类:(1)可能导致错发、错传、漏发、漏传调度命令,耽误列车运行......

1

注:表中同一等级的不同后果之间为“或”关系,即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表3: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参考表(R)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对应颜色

重大

55<R≤100

较大

20<R≤55

一般

5<R≤20

较小

0<R≤5

2.3运营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按照“分级管控”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控规章制度,明确不同等级风险管控责任分工,并细化岗位责任。制定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定期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或参与风险事件发生后的调查、分析和处置工作。

在风险辨识后建立《运营安全风险表》,结合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营险性事件等情况,逐项确定相关安全风险的等级并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形成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内容应包括:业务板块、风险点、风险描述、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风险管控措施应符合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行车客运组织管理、保护区管理等有关规定,运营单位定期应对风险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杜绝重大风险,降低较小风险数量为原则,做好风险管控。下图1为国内某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情况,数据反映出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呈良性趋势。

61074591da4cd_html_7d5af96c7c106ff0.gif

做好风险管控工作的档案管理,如实记录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教育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痕迹和信息,并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单独建档。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三定、四全、五落实的要求,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运营单位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运营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隐患治理是指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导致风险管控措施弱化、失效及缺失等隐患,进行评估、整改和消除,形成闭环管理。

3.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类型

运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其中一般事故隐患又分为一般A类事故隐患和一般B类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直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或列车脱轨、列车冲突、列车撞击、列车挤岔、火灾、桥梁结构坍塌、车站和轨行区淹水倒灌、大面积停电、客流踩踏等运营险性事件发生的隐患。具有危害和治理难度大,易造成全线/区段停运或封闭车站封闭车站、关键设施设备长时间停止运行、需要长时间治理方能排除、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等特点。

61074591da4cd_html_7564690d68925086.gif
般事故隐患是指重大事故隐患外,其他可能影响运营安全的隐患。公司一般事故隐患分为一般A类事故隐患和一般B类事故隐患。一般A类事故隐患是指虽可能不构成重大事故隐患,但具有危害和治理难度较大,需要多专业联动配合,或者发现后短时间内不能整改消除等特点,需要运营公司组织或协调联合治理的隐患;一般B类事故隐患是指除一般A类事故隐患外,其他可能影响运营安全的隐患。具有危害和治理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等特点。运营单位定期对隐患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分级推进隐患治理。下图1为国内某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年度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整体数据符合隐患治理要求。

3.2 隐患排查方式

隐患排查包括日常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等方式。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结合班组、岗位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经常性隐患排查,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每周应不少于1次。

专项排查是在一定范围、领域组织开展的针对特定隐患的排查,可与专项检查、安全评估、季节性和关键时期检查等工作结合开展。遇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开展专项排查: 
 (1)关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2)以防汛、防火、防寒等为重点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3)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关键运输节点前; 
 (4)发生重大故障或公司事故事件; 
 (5)根据上级单位、集团公司或运营公司安全部署; 
 (6)需开展专项排查的其他情况。

隐患排查应结合生产、运营隐患排查实际需求,比对运营风险数据库,按照“一岗一册”的原则编制一线关键生产岗位隐患排查手册,指导一线车间、班组开展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情况较为紧急的,应立即采取划定隔离区域、员工现场盯控等防范措施,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防范事态扩大;情况特别紧急的,应视情况采取人员疏散、停止作业或停用有关设施设备、封锁线路或关闭车站等安全控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3.3 隐患治理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组织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计划,分级建立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保证重大隐患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落实,参与制定重大隐患未整改完毕前安全控制及防范措施,组织开展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验收销号。

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形成整改闭环,内容应包括:隐患内容、排查人员、排查时间、隐患等级、主要治理措施、责任人、治理期限、治理结果、未能立即消除时的临时措施等。

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A类隐患应纳入公司级管理,未整改完毕前的安全控制及防范措施,并于整改完成后由运营单位相关负责人或技术人员验收销号。一般B类隐患纳入运营单位部门级管理,整改完毕前的安全控制及防范措施,并于整改完成后组织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验收销号。

  1. 如何确保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长效机制

4.1 深入开展员工培训教育

要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双重预防长效机制,需要注重与既有安全管理机制紧密结合,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加强全员安全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方法和手段、隐患排查方法及治理要求,提升主动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意识和能力。安全监管部门要协调和组织技术力量,帮助和指导各车间、车站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协调公司给予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4.2管控效果挂钩绩效

要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效果纳入各运营单位绩效考核,安全风险管理失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失责应纳入安全责任追究,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取得实效。

4.3 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要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科学、高效的做好日常各级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过程数据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及时录入、有效管理,推进科学化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整体分布、整治、复现等情况。及时推广同行业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手段,持续健全、规范轨道交通运营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安全大数据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

[2]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的通知(交运规〔2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