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其低幅度小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2

达尔其低幅度小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技术研究

伍文婷 中原油田内蒙采油厂科研技术中心 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达尔其油藏位于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北部白音查干凹陷南部斜坡带,受构造控制,油层呈层状分布,具多套油水系统。针对油藏独立分布,连片程度差、剩余油分布不同类型特征,通过注水开发方式对策研究与应用,油藏稳产增油开发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达尔其油藏 注水开发 对策研究 效果评价


1 油藏概况

达尔其油藏位于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北部白音查干凹陷南部斜坡带,含油面积9.59km2,地质储量700.06×104t,可采储量51.75×104t,标定采收率7.39%,孔隙度13.1%-30.7%,渗透率9.1-195.6mD。含油气层系为都红木组和腾格尔组,油藏埋深400-1700m,为常压中孔中渗低幅度小断块边水油藏。

2 油藏特征

达尔其油田各断块区油层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油层呈层状分布,具多套油水系统。油层沿各个小块的控油断层聚集在各个块的构造高部位,在构造高部位油层发育厚度大,向构造低部位油层厚度逐渐减薄,并过渡到水区。在平面上呈长条的柳叶状或不规则的纺缍状形态。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远砂、泥坪及水下分流河道间五种微相。油藏类型均属断块层状油藏,具有多套油水关系。油藏平面不连片,纵向不叠加,层系各自独立成藏。油藏立体成藏,都红木组、腾上段、腾下段三套层系独立分布,连片程度差。

3 储层特征

从岩芯分析化验资料看,达尔其油田储层孔隙度分布区间主要分布范围在10%~25%,平均14.6%。油层孔隙度最小为15.3%,孔隙度小于15.3%储层基本上都是干层。储层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1~20mD,平均43.8mD。渗透率小于1.4mD的储层基本上都是干层。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不等粒砂岩,少量含砾。

对部分地层相对较全的井进行了层间非均质性统计,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0.5的井占统计井的65.2%,变异系数在0.5-0.7的井占统计井的15.9%,渗透率级差在2.1-68.8之间,渗透率突进系数在1.5-4.37之间,总体上层间非均质性较弱,属于均匀-较均匀型。

4 油藏剩余油展布特征

通过剩余油定性研究和数值模拟,达尔其油藏剩余油分布总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断层遮挡型、层间干扰型剩余油、井网不完善型和其他类型。其中井网不完善型占总剩余可采储量的40.9%,其次是层间干扰型和断层遮挡型,分别占比25%和19%,其他类型剩余油占总剩余可采储量的15%。

5 开发技术研究

5.1 注水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5.1.1 注水方式

油藏数值模拟表明:耦合注水方式累产油高,含水率低,效果较好。针对偏亲油的腾上砂组,达33块优选少量井组,实施包括耦合注水在内的多种变强度注水试验。

5.1.2 采液强度

综合数值模拟和矿产实践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采液强度在0.8-1.4m³/d.m时,日产油量较高,且稳产时间长,生产效果较好(图1)。

610745a875aa7_html_837a2b649aeb5.png

图1 模拟不同采液强度及注采比下的采出程度曲线图

5.1.3 注采比

综合数值模拟和矿产实践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注采比加大、动液面无对应上升,注入水发生外溢。注采比0.8-1.0时,采收率最大(图1)。

5.1.4 注采井距

达尔其油藏目前井距平均302m,数值模拟结果是井距150m时累积产油量最大、含水率最低,合理井距是100-150m。

5.2 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在构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精细的大概维地震解释、剖面加密加长,断点重新组合,在达尔其西达34断块区近洼顺向断裂成藏带达65井腾下段6砂组油藏部署1井次(达65),进一步扩大该区含油层系及含油范围,新增含油面积0.17km2,石油地质储量8.9×104t。达65井经过对腾下段6砂组油层压裂试油,2020年1月获得初期日产9吨的高产油流,累产油425t。

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低幅油藏油水层识别标准,评价21口井57个层,覆盖地质储量14.1万吨。实施补孔挖潜21井次,累增油0.47万吨。

5.3 注水开发方式应用研究

针对储层物性好,含油面积较大,连通性好,油层段集中,边水能量不足(水体倍数<10)的中高渗断块油藏采取低强度(1.7m3/m/d)单油层段(渗透率级差<5)注水技术,重点围绕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进行调整完善,对重点井组水井实施注单层段。以达14断块为例,通过油井合采,水井细分注水注单油层段的技术手段,改善层间矛盾,采收率由8.2%提高到14.5%。

对于油藏构造比较完整,油层分布较稳定,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含水区与含油区之间渗透率较高,且不存在低渗透带的中渗条带油藏,利用边部低产低能井转注,进行注采完善,采取低注高采的生产方式取得良好增油效果。共实施井组28个,对应油井29口,见效18口,占比62.1%。其中见效增油5口,平均单井累增油213t。

在渗透率小于50mD,含油宽度100-150m,含油高度小于30m的低渗油藏,在边外注水不易受效,因此采用边内直接注水的方式以提高注水效果。针对这类油藏采取水井早期注水配套,油井适时压裂引效的边内注水技术。共实施井组19个,对应油井23口,见效增油11口,占比48%,平均单井累增油359t。主要见效区块为达尔其油田的达16块和达10块,注水培养配套压裂引效,增油效果好,是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6 应用效果与评价

通过构造、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注水开发方式、低阻油层以及注水开发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达尔其油藏北部开发状况得到明显示改善,新增见效井组3个,自然递减减缓3个百分点,采收率由8.2%提高到14.5%,区块年累增油6845吨,区块稳产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7 认识与结论

①低幅度油藏注水开发,对开放区块与封闭区块不同注采井网,分析边底水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优化调整注采井网,注水开发稳产增油效果明显。

② 储层的非均质、油水两相渗透率差异大,很容易造成水层注水突进快,对应油层快速水淹,适时开展油层对油层注水,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③ 采取单砂体、最小自然段以及单油层注水,减缓层间干扰,根据对应油井的生产动态变化,注水层及时逐步上返,可有效提高最终采收率,保持区块产量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张三,杜伟等. 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油气水富集及开发动态的控制效应[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46(04):76-78.  

[2]孙黎娟,马艳艳,孔海瑞等.低幅度油藏水驱见效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05):58-61.

[3]许艳争,杜箫笙,毕明柱. 低幅度构造油藏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红河油田延安组油藏为例[J]. 断块油气田,2015,22(05):40-42.


作者简介:伍文婷(1994-),女,助理工程师,2019年6月硕研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工作于中原油田内蒙采油厂科研技术中心,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