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就业服务视角探索淄博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业企业用工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2

以公共就业服务视角探索淄博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业企业用工对策分析

董晓菲

淄博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255000


摘要:淄博,作为一座拥有110多年近现代工业文明史的老工业城市,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优势。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六稳”“六保”新要求,瞄定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发力,掌握我市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变革对人力资源需求变化,通过网络调研、电话调查等方式,开展了淄博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希望能够通过查找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就业服务,更好地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提供用工保障。

关键词:产业升级、用工结构、对策

一、样本反映企业基本用工情况

本次回收有效样本280家,其中微型企业占比18.93%,小型企业占比26.43%,中型企业占比45.71%,大型企业占比8.93%。88.21%属于私营企业,66.79%属于拥有自主品牌的自产类企业。总体来看,淄博市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用工构成以一线普工为主,人员学历水平较低,自雇型(合同制)员工为主要用工形式。调研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用工构成方面,一线普工占企业用工总量的50.69%,技术工人占企业用工总量的13.65%;人员学历构成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占企业用工总量的38.14%,高中(中专、技校)占企业用工总量的32%;用工方式方面,合同工(指企业自有员工)占企业用工总量的80.19%,派遣工占企业用工总量的11%,其他灵活用工占企业用工总量的4%。

2、企业用工仍存在缺口。调研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从总量上来看,各岗位总用工需求为10017人,缺口为5881人,用工缺口达到58.4%。其中,一线普工用工需求为7235人,已经招聘3001人,技术工人用工需求为1870人,已经招聘763人,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用工需求为403人,已经招聘176人,技术研发人员用工需求为509人,已经招聘196人。

3、企业用工总量比较稳定,季节性用工缺口不大。调研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截至5月)企业用工总量分别为5.28万人、5.64万人、5.96万人。企业用工总量总体稳定。季节性用工缺口为7454人,占用工总量的12.5%,以一线普工为主,占比74.16%,为5528人。

4、企业用工需求变化以一线普工为主,学历构成不断优化。调研显示,54.64%的企业表示近2年人员用工需求以一线普工为主,其中25%的企业表示对一线普工用工需求逐年增加,29.64%的企业表示一线普工用工需求逐年减少。

在学历构成方面,高中,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逐年增加。大专学历员工占比增加最多,达到34.29%。

5、在用工方式上以合同制工人为主。调研显示,在企业用工方式上,愿意采用派遣工、劳务外包工、灵活用工形式的企业在逐年减少,合同制工人占比逐年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

1、招年轻工人、技术工人难。调研显示,我市制造业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为41.5岁,一线普工平均年龄41.9岁,技术工人平均年龄39.4岁,生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1岁。为了解决招工难题,我市企业一再放宽用人要求,最近两年招工年龄已经放宽到一线普工42.3岁以下,工作经验在2-3年左右,50%的企业对员工学历要求为高中以下;对技术工人的招聘年龄要求在40岁以下,工作经验在3年以上,46%的企业对员工学历要求为高中以下。但是招工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员工流动性大,进一步加剧招工难。调研显示,在招聘困难的原因中,员工流动性大,频繁招聘的企业占比48.21%。许多制造业企业反映现在不仅招人难,想要留人更难?一是员工自身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追求工作的稳定,离职率很高。二是“用工荒”带来了新一轮的抢人大战。招到单位的人还没工作几天,就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

三、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位优势不明显。从外部劳动力市场来看,相较于东部沿海、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城市发展环境、工资待遇方面优势不明显,相较于西部地区,我市工资待遇方面优势也不是特别突出,劳动者在就业转移过程中,出于综合考虑,会期望转移地提供更高的综合待遇,并且会在全国的大劳动力市场进行比较,我市在外部大劳动力市场上也无明显优势。

(二)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从内部劳动力市场来看,一是农村转移劳动者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更倾向于就近就地就业,减少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二是年轻劳动者减少,年轻劳动力中的代表者90后,00后,他们生长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程度普遍比前辈更高,思想更自由,相较于固定工作时间、经常需要加班的制造业,新业态平台,例如直播、外卖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三)招聘渠道相对单一。调研显示,我市制造业企业招聘渠道,公司自行校招、社招占32%,内部推荐招聘占25.6%,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仅占7%,通过中介机构招聘的比例最低,只有3.7%。原因在于,自行招聘、内部推荐员工匹配性、稳定性更高。中介机构推荐的派遣工、临时工,培训周期长、流动性大,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合同制工人对劳动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但招聘渠道的单一也增加了企业的招聘难度,降低了招聘效率。

(四)技术的变革进一步扩大了用工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企业技术变革对用工需求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对内,技术变革造成了部分在职员工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被迫调整岗位;对外,技术变革对新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企业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上付出更高的成本寻找更优的劳动力,技术变革导致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增大。

四、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市制造业企业目前招工难的焦点主要是一线普工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针对问题,结合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桥梁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一是发挥人才引进工作站作用,根据我市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口专业院校建立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定期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及宣传就业政策;二是推动招引触角向高校、技工院校对口院系延伸,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三是推动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短期培训,大规模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

(二)促进用工双方对接。一方面,全面掌握我市缺工企业、人力资源情况,充分发挥就业“网格员”作用,通过QQ群、微信群、社区电子显示屏、人才交流市场等就业信息平台,帮助发布求职信息,扩大就业信息发布的渠道和范围。另一方面,搭建网上对接桥梁。利用网站、公众平台、各类媒体资源组建线上招聘矩阵,密集开展线上招聘行动,及时动态双向提供岗位信息。

(三)积极开展特色招引活动。通过开展驻淄高校辅导员“三进”活动和大学生就业体验日活动,进一步提升驻淄高校大学生对淄博的认知,增进对淄博的感情,引导更多驻淄高校毕业生留淄就业创业。

(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落实好资金投入、使用等政策,采用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针对企业需求,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

(五)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就业促进作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用工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调研显示,我市企业在招工方面,市场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企业招工时采取自主招聘,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比例相对较低。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一定补贴,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制造业企业缺工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61074abec97ec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