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瘟的诊断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兔瘟的诊断与 防治

吴卫东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畜牧兽医站 江苏如皋 226500

摘要:兔出血症俗称兔瘟疫(也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兔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兔瘟;诊断;预防;治疗

前言: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作兔病毒性出血症。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主要感染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下幼兔发病率较低,哺乳仔兔不发病;任何品种、性别、用途的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发病率高。带毒兔、病兔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饲养用具、人员、车辆、污染的饲草饲料、注射针头等传播,经由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外伤感染。传统的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呈急性传播。但近年来其发病的特显出现了早龄化、非典型化和散发型特点。[2]

1 诊断

1.1 病原学诊断

  本病毒属于嵌杯状病毒科,无囊膜,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外径为30~40nm,具有凝集人的红细胞的能力。能抵抗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可被1%氢氧化钠灭活。0.4%甲醛在40℃或37℃条件下能够杀死全部病毒,但仍能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其对干燥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黏液瘤结节中可存活2周,在潮湿环境中8~10℃可存活3个月以上,26~30℃时能存活1~2周。对热敏感,55℃10分钟、60℃数分钟内被灭活。对高锰酸钾、升汞和石炭酸有较强的抵抗力,O.5%~2%的甲醛溶液需要1小时才能灭活该病毒。

1.2 流行病学诊断

病兔是传染源,以病兔眼垢和病变部皮肤的渗出液中含毒量最高。主要通过蚊和蚤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也可与病兔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病毒的饲料、饮和用具等接触而传染。本病只发生于兔和野兔,其他动物无易感性。多发生于夏秋昆虫孳生繁衍季节[3]

1.3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其中最急性型病例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死前多有短暂兴奋,如尖叫、挣扎、抽搐、狂奔等,有些患兔死前鼻孔流出泡沫状的血液;急性型病例表现为: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迅速消瘦,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死前突然兴奋,尖叫几声便倒地死亡。青年兔和成年兔多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表现,患兔死前肛门松弛,流出少量淡黄色的粘性稀便;而慢性型多见于断奶后的幼兔,病兔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爱吃食,爱喝凉水,消瘦,病程2天以上,多数可恢复,但仍为带毒者而感染其他家兔。

临床检查可以见到全身黏液性肿胀和皮下胶胨样肿瘤。被带毒昆虫叮咬部位出现原发性肿瘤结节,然后眼睑肿胀、流泪,有黏性或脓性眼垢,严重的上下眼睑互相粘连。肿胀可蔓延整个头部和耳朵皮下组织,使头部皮肤皱褶呈狮子头外观。肛门、生殖器、口和鼻孔周围浮肿。浮肿部位出现皮下胶胨样肿瘤,尤以黏膜和皮肤交界处多见[4]

1.4 病理变化

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渐进性死亡,浑身瘫软。病死兔表现为口、鼻孔、肛、寸、阴门等天然孔常有血液流出;可视粘膜与皮肤色暗红或紫红;上呼吸道粘膜因淤血、出血呈红色,以气管最为明显。肺淤血、水肿,色红,有出血斑点。心包多有积液,心内外膜出血;肝淤血肿大,色暗红或红黄,也可见出血和灰白色坏死灶;肾肿大,色暗红、紫红或紫黑,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和灰白色斑点;胆囊肿大,充满暗绿色浓稠的胆汁;脑和脑膜血管明显淤血扩张;胃粘膜潮红,肠浆膜可见出血斑点;淋巴结肿大、出血。组织上,多器官充血、出血、坏死,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突出病变是皮肤肿瘤,皮下肿,尤以颜面和天然孔周围皮肤明显。有的毒株可引起皮肤出血,胃及肠道浆膜淤血,心内、外膜出血,肝、脾、肾、肺充血。剖检特征均表现胸腺肿大出血,其他如肺部和气管出血、肝脏变性、肾脏肿大出血、直肠内有胶胨样黏液和肛门有淡黄色黏液等症,有的具有1~2条症状,有的多条,并不统一。[5]

1.5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与鉴定:免疫扩散试验(用于可见皮肤病变时的死亡兔子)、免疫荧光试验,或病变材料接种兔肾细胞,观察细胞病变也可鉴定。

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病料采集:取病变组织,将表皮与真皮分开,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备用。[6]

  1. 防治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是防止兔瘟的最佳途径。当母兔免疫抗体较低时,其通过胎盘和初乳转移给仔兔的数量就少,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不能在2月龄以内有效抵抗兔瘟病毒的袭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有饲养管理问题(如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免疫力的产生;饲料中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蛋白质不足等),有经销商对疫苗的保管不当问题(如保存期过长、温度过高、疫苗结冰后融化、受到阳光直射等),也可能与个别地方市场上经销的疫苗不规范和疫苗质量欠佳有关。

采取一般性的综合防疫方法。小兔断乳后每只皮下注射1ml,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成年兔1年注射2~3次,每次注射l~2ml。一旦发生兔瘟,立即封锁兔场,隔离病兔,死兔深埋,笼具、兔舍及环境彻底消毒;必要时,对未感染兔紧急预防注射,每只注射2~3ml。兔场不可在发病期向外售兔,也不可从疫区引种。发生本病时,扑杀病兔和同群兔,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被污染的环境、用具等。[1]

小结与体会

本病经治疗后效果极差,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仅防止并发症。抗血清对早期病兔的体温下降有一定作用。每千克体重肌肉注抗血清1~2ml,连续2~3次,预后良好。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采取严格的检疫和兽医卫生措施,每年春、秋季可用兔瘟疫苗预防注射,可完全控制本病的流行。

控制该病必须加强免疫。第1次仔兔在35~40天首免,每只皮下注射2ml,20天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注射3次。注射单苗效果最好,联苗对兔瘟免疫有一定影响;发生兔瘟后有以下三条治疗途径:

第一,注射高免血清。见效最快,效果最好,但成本高,货源缺;第二,注射干扰素,干扰兔瘟病毒的复制,在发病初期有效。但疫病过后仍然需要注射疫苗;第三,兔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每只2~3ml,3天后逐渐控制病情,7天后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伟. 兔瘟及其防制. 当代畜禽养殖业, 1996.(12)

[2]李春江,牟伟丽,孙中伟,陈永刚.兔瘟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中国养兔杂志[J] . 2003.(1):18

[3]王云洲,宫庆林. 兔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山东畜牧兽医[J], 1997(4):

[4]许俊丽,郭林英,车有权.兔病毒性出血的诊断与防制体会.肉品卫生[J] 2002.(11):

[5]鲁晋秀,杨峰.兔瘟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农村养殖技术[J], 1998.(03)

[6]朱国强. 兔瘟的诊断与防治[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