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护理对吞咽障碍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强化康复护理对吞咽障碍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

秦臻蕾,李聪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430061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可促进吞咽障碍患儿恢复吞咽功能,提升患儿康复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强化康复护理;吞咽障碍;保健操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表现之一,主要由吞咽-呼吸协调不良、口面部感觉运功功能障碍、食管运动障碍等导致,患儿出现吞咽反射困难、反射延迟、咀嚼运送困难、流涎、喝水呛咳等症状,该类患儿需较长时间才能康复,严重者可诱发吞咽肌群萎缩等,临床针对该类患儿通常采用鼻饲法补充其所需营养,但长期鼻饲可导致患儿忘记饱腹感、饥饿感等,口腔摄食能力丧失,还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儿应及早予以干预,尽快恢复其吞咽功能。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并加以基于中医特色护理理念下的趣味吞咽保健操,对比两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为II~V级患者;(2)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晰,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1)咽喉部位畸形;(2)严重器质性病变;(3)代谢功能障碍;(4)染色体疾病;(5)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或治理严重低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5±0.5)岁,吞咽障碍程度:II级6例、III级7例、IV级14例、V级8例;实验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9±0.3)岁,吞咽障碍程度:II级5例、III级8例、IV级16例、V级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包括饮食护理、进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康复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身体按摩,使用按摩棒在患儿四肢、背部等位置连续按摩,每日一次,每次持续15min,按摩后按压全身关节,指导患儿应用不同姿势在巴氏球上来回跳动,并对患儿下肢进行负重,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患儿感知察觉能力,按摩及运动力度以患儿耐受,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等为标准,把控好按摩力度使患儿全身心放松;(2)嗅觉刺激,将带有刺激性气味食物放置于患儿面前,如柠檬、橙子等让患儿闻,刺激嗅觉的同时使患儿分泌唾液,产生吞咽反应;(3)摄食训练,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对患儿进行摄食训练,通过本体觉、前庭觉刺激保持患儿躯干稳定、状态情形且张力十足,选取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予以患儿进食,可由浓流质过渡到稀流质食物,根据患儿不同实际情况选择食物性状;(4)咽部刺激,双手拇指刺激患儿双唇,压住上唇诱发下唇上抬,有效运动神经及肌肉,改善患儿咀嚼功能;(5)吞咽保健操,让患儿张口闭口,颊部充满气体后张嘴发“a”音,之后向两侧运动发“yi”音、“wu”音,缩唇发“f”音,每音发3此,连续做5组,每日一次。

1.3评价指标

通过SSA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痊愈:SSA评估7级,可正常进食;显效:SSA评估5~6级,无吞咽现象,进食存在一定问题;有效:SSA评估3~4级,吞咽障碍功能有所改善但不明显;无效:SSA评估1~2级,吞咽障碍未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现,行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n=35)

15

13

6

1

97.14%

对照组(n=35)

5

6

18

6

82.86%



3.968



0.046

3 讨论

脑瘫吞咽障碍治疗手段包括针灸、电刺激、药物及心理干预疗法等,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加之治疗手段比较单一,患儿易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1]。为充分激发患儿康复治疗信心,提高康复效果,使患儿在每天固定的康复训练之余仍有兴趣、有耐心接受其他形式的康复锻炼,我院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了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从身体按摩、嗅觉刺激、摄食训练、咽部刺激等多方面进行干预,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吸引患儿注意力,同时结合吞咽保健操,训练患儿口轮匝肌、舌肌、咀嚼肌、颊肌力量,在中医康复理念下进行护理干预[2]。中医认为吞咽障碍属“中风后遗症”,通过按摩能够经穴位疏通经络,利咽开窍,加快患儿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儿恢复吞咽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刘玲,何竟.护理协调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9):64-69.

[2]刘永会.口腔康复护理对脑性瘫痪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2):169-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