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袁记星 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33例早期行康复训练者作为对照组,33例早期行针灸治疗+康复训练者作为实验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早期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偏瘫;针灸


因脑部供血障碍致脑功能缺损而引起的综合征,称为脑梗死[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死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是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后遗症,偏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其会导致肢体减退、运动障碍,严重影响预后[2]。康复训练是恢复运动功能的重要举措,但是其进展缓慢,而且必须要持之以恒,患者长期未见明显疗效,易产生动摇心理。基于此,我院尝试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6例急性脑梗塞后偏瘫患者,偏瘫部位:上肢27例,下肢39例。病例资料:男/女为35例/31例,平均年龄(65.5±13.2)岁(49-81岁)。分组方法:以患者主观意愿所用康复治疗方案分组,分为对照组(n=33例)、实验组(n=3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上肢或下肢功能障碍;③首次发病,病程<3d;④神志、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后遗症如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②脑梗死严重,生命体征波动较大;③运动功能障碍因小脑萎缩症等所致;④合并脑出血、脑肿瘤等病;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⑥施针处有湿疹、感染等病变;⑦合并严重精神性疾病;⑧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有:①体位训练:定时调整体位能避免肢体久压或咳痰反射减弱,引起压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一般交替变换平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体位。②被动训练:一般取仰卧位,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行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被动屈曲、伸展、外旋训练等,5次为一组,2-3组每次,日2次。③主动训练:早期行床上训练,如举手、抬腿训练等,待病情逐渐稳定后,可行坐立、扶物站立等训练,逐步过渡至行走、上下楼梯训练等。④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其行进食、穿衣、洗簌等训练。患者训练时,必须要专人陪同,避免发生意外,训练强度、时长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合理调整。

实验组:予以患者针灸治疗,头针取人中穴、百会穴、翳风穴、迎香穴、地仓穴、下关穴、上星穴等。上肢偏瘫者,取少泽穴、合谷穴、曲池穴、肩髎穴、外关穴、手三里穴等;下肢偏瘫者,取血海穴、环跳穴、承山穴、风市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等。对局部皮肤消毒后,取毫针刺入,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0-30min,日1次。同时,指导其行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

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运动功能观察: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评估,该量表评价内容包括上肢、手、下肢,无任何运动计1分,有痉挛症状计2分,共同运动计3分,部分分离运动计4分,分离运动计5分,运动协调计6分,评分范围3-18分,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

②平衡功能观察:采用Brunel平衡量表评估,其包括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行走能力三个维度,总计条目12条,单项评分0-1分,满分12分。得分与平衡功能呈正相关,即评分越低,则平衡能力越差;反之,则越佳。

③日常生活能力观察: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其包括10项内容,采用百分制计分,得分与独立能力呈正相关,即得分越高则,则独立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搜集的功能(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均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6108d6d147784_html_5248caf81a4bebdc.gif ±s)为表现形式,行t值检验。评估标准:P<0.05,则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对比[6108d6d147784_html_5248caf81a4bebdc.gif ±s,分]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评分

平衡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3

11.23±3.88

14.15±2.78

5.63±2.99

8.84±2.23

61.37±9.33

81.93±6.52

实验组

33

11.21±3.89

16.73±1.39

5.65±2.96

11.09±1.36

61.42±9.36

92.08±4.61

t

-

0.021

4.768

0.027

4.948

0.022

7.30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康复训练能刺激脑细胞功能代偿,重塑神经系统,重建大脑侧枝循环,从而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而且其能增强肌力,抑制异常反射活动,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等并发症[4],是治疗偏瘫的有效方法,但其近期疗效非常有限,必须要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祖国医学将偏瘫归于“痿痹”、“痉症”等范畴内,认为脑梗死致血凝气滞、脉络瘀阻为该病的基本病机[5]。王丽丽[6]指出,针灸一方面能够益气活血,调节阴阳,另一方面其能够改善病灶侧循环,修复受损脑组织,提高组织突触传递功能,增强运动能力;其对比了观察组(针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84.2±1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6.4)分, 康复率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63.10%,证实了针灸治疗的有效性。针灸为传统中医重要治疗手法,现代医学尚未明确其治疗偏瘫的机理,但其通过针刺腧穴而兴奋各神经元,重组大脑皮质功能,增强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而且其能够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润养筋脉,缓解肢体麻木、痉挛等症。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后各项功能均得到改善,实验组变化更为突出,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更具优势。

综上,康复训练+针灸对促进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金香.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038(0z2):263.

[2]闫继红.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110-111.

[3]邹子奇.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126例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0(A01):1268-1268.

[4]高翱. 针灸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对患肢功能恢复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019(002):71-74.

[5]陈梅, 潘利妹, 沈红萍,等. 早期针灸按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作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 18(3):257-258.

[6]王丽丽. 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作用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7):7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