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4

0岁~ 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潘支蕊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6300

[摘要]0-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两种疫苗的分类,疫苗接种的副作用,0到3岁儿童的二类疫苗接种的现状。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以及增加疫苗接种数量的措施,还需要明确认识疫苗范围和未来研究方向。由于家庭,儿童,疫苗和社区服务因素,我国的II类疫苗接种率仍然很低。因此,需要定期与当地疫苗接种专家进行核查,提高当地人口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并且根据国家情况,针对儿童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制定针对儿童疫苗接种的措施,适当的疫苗接种程序和认可进一步研究促进疫苗的推广率,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健康。

[关键词]0岁~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接种疫苗正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1]。如今,有毒疫苗的出现不断感染使许多孩子的父母对第二类疫苗持怀疑态度,这对疫苗接种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疫苗接种是改善人类健康的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2]。正确接种二类疫苗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减轻国家和个人疾病的负担[3]。因此,疫苗接种研究是必要和紧迫的[4]。本文论述了影响0至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帮助公众正确理解二类疫苗,并不断改进二类疫苗,使二类疫苗的推广能够保护公民免受疾病侵害,减轻疾病负担[5]

1二类疫苗

II类疫苗分为预防外来疾病疫苗接种计划的II类疫苗(nNIP)和代替国家免疫计划(NIP)的II类疫苗(sNIP)[6]。今天,中国常见的nNIP疫苗是狂犬病疫苗(RabV),流感疫苗(Infv),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口服),灭活的甲型肝炎疫苗(HepA-I)和Hib疫苗(HemophilusInfluenza),联合B型多糖疫苗等。例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和轮状病毒疫苗(RotV),可以在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之间进行推行[7]。在高发地区,应接种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想要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水痘疫苗[8]。第二种疫苗是第一种的替代品。这是sNIP疫苗。通常,它们是乙型肝炎疫苗(HepB),灭活的日本脑炎(日本脑炎)疫苗(JEv-1),灭活的甲型肝炎疫苗(HepA-1)和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DTP)疫苗的组合,减毒活疫苗(MMR),脑膜炎球菌多糖A+C结合疫苗(MPCV-AC),麻疹,腮腺炎[9]

20岁~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现状

2.1二类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一类疫苗

研究表明,将近一半的0-3岁儿童接受了II级疫苗,而接种率最高的主要的二类疫苗是Hib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减毒轮状病毒活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疫苗,这与钟景山等人的研究结果非常吻合[10]。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但与区域调查有所不同。来自河南省的两阶段疫苗,在3岁以下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免疫率,是MMR疫苗(MMR)和灭活的日本脑炎C73疫苗[11]。天津市6种二类疫苗的平均接种率为40.11%。其中,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为3.38%或更高,水痘减毒活疫苗最高,达到78.31%[12]。与第二种疫苗不同,第一种类型的每种疫苗的覆盖率均超过90%[13]。尽管由于条件不同,疫苗需求在地区上存在显着差异,但目前二类儿童的疫苗接种状况存在一些共同点,二类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一流疫苗[14]

2.2sNIP疫苗接种率低于nNIP疫苗

该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仅接种sNIP疫苗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为2.47%,远低于仅接种nNIP疫苗的儿童的27.61%[15]。对于sNIP疫苗接种,HepA-I疫苗替代率最高,为84.48%,则IPV的最低百分比为2.78%。另一项研究[6]分析了中国1-2岁儿童的二类疫苗接种状况,发现4681名儿童中有2757名接种了nNIP疫苗,占58.90%[16]。经数据调查,发现864例儿童接种了sNIP疫苗,占18.46%,各种sNIP疫苗的接种率通常在0.43至5.45%之间。由此看来,相比于其他二类疫苗,替代性质的二类疫苗的接种比例较低[17]

3二类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3.1家庭因素

家庭生活:由于各种宏观经济条件,在多个国家/地区进行了区域二类疫苗的分发和广告宣传工作[18]。同时,城乡人口的收入,以及城乡免疫机构提供二类疫苗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婴儿接种二类疫苗的频率取决于他们的生活条件。研究表明,地理因素与疫苗接种条件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19]。沈奕峰等人在河南省的9个县进行二类疫苗研究,结果发现,II型疫苗接种的水平和类型因县而异,并且九个县的疫苗接种率通常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疫苗接种率,数据差距很大[20]。另一项研究发现,农村儿童的二类疫苗接种率远低于城市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决定支出水平和家庭的可接受性。根据张维彦等人发表的一项研究。根据这项研究发现,山东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的9种二类疫苗平均接种率分别为38.18%,33.34%和24.37%

[21]。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对于昂贵的疫苗,这种差异尤为明显,这表明经济收入和疫苗价格是影响二类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22]。发达的城市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远远高于偏僻的城市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张学海等人使用用于疾病预防的2类疫苗的检出率作为自变量,进行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加强免疫接种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程度,这种看法会影响父母对二类疫苗的接受程度,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父母对二类疫苗的认识[23]。3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判断,因此疫苗接种与否完全取决于父母。因此,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低的父母为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的比率十分低[24]

3.2疫苗因素疫苗安全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上有问题的疫苗对儿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未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的孩子的父母怀疑二类疫苗的安全性。当2016年3月山东省广泛报道非法疫苗接种时,天津的二类疫苗接种率为42.80%,比上次报告降低了19.17%,有74.26%的儿童父母是很担心疫苗安全性[25]。在没有发生事故的上海市黄浦区,在报告疫苗事故的同年4月至6月,二类疫苗的总疫苗接种减少了12.86%。随着非法疫苗的出现,孩子的父母怀疑接种了疫苗是否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因此疫苗接种的不安全性会导致家长为儿童疫苗接种行为的改变和疫苗接种率的降低。这些事件接连发生,这证明了中国的疫苗接种差距。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督,不能削弱疫苗生产监督工作,还要降低疫苗价格。目前,我国已注册并销售了约30种国内外二类疫苗,包括Ⅰ类替代疫苗。零售价格因地区而异,对许多贫困家庭而言,零售价格已经可以负担得起[26]

3.3社区工作因素

由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新闻流不畅,疫苗接种及其子女的父母可能不知道或没有收到有关二类疫苗的错误信息。毕竟,接种疫苗的护士无法正确沟通,孩子的父母也不具备II类疫苗的有用知识。结果,许多儿童错过了接种某些疫苗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了疫苗接种过程[27]。研究表明,可以使用各种公共关系和教学方法来对疫苗知识普及,例如儿童健康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QianAlin发现,在进行了几次新生儿健康教育之后,每个家庭的父母或监护人的免疫前和免疫后健康教育都可以有效地提升疫苗的接种率,并且可以提高接种儿童家庭中的疫苗接种的认识。因此,医务人员工作期间的健康教育不足会导致父母对疫苗接种观念的偏离,进而影响二类儿童的疫苗接种水平[28]

4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的对策

4.1国家层面

根据国家的情况,为在就读的儿童制定疫苗接种时间表,加强对Ⅱ类疫苗分配的控制,实行对个人和团体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制度,避免监督过程中的懒惰[29]

4.2地区层面

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制定适合每个地区的疫苗接种时间表。例如,为防止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疫苗短缺,工作人员被派往常规检查站以评估该地区疫苗的供求情况,这在某些条件下是必要的,以确保该地区有足够数量的疫苗可用[30]。积极寻求和促进对特定疫苗的宣传和知识普及,这对于最大程度地提高新闻界的宣传能力和减轻疾病负担(特别是新闻受阻时)非常有效,需要进行宣传广告,开展关于II类疫苗的讲座,以全面推广特定的II类疫苗[31]

4.3社区层面

当地的疫苗接种专家会定期使用Ⅱ类疫苗测试其技能,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并使疫苗接种方法标准化。社区可以组织定期活动,向当地居民传播二类疫苗知识,并提高父母对二类疫苗的认识[32]。疫苗采购的质量控制每年进行一次,供应商需要具有法律资格,具有合法的“配方制造(使用)许可”和“营业执照”,而“配方制造(使用)许可”则经营制造(经营)疫苗需要确保真实可靠性。然后,对于每批疫苗都应取一个好的样本,并应考虑长时间保存的疫苗的保质期[33]

5结语

儿童入学,家庭的地理差异和父母的了解程度是影响II型疫苗覆盖率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改善这些因素非常重要。将某些高接种率的二类疫苗(Hib疫苗,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将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适合儿童的疫苗接种程序以及提高父母认知能力的方法,还可以调查在Ⅰ型疫苗中包含特定二类疫苗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接种疫苗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个机会,需要提高二类疫苗的接种意识。但是,II类疫苗的接种不能仅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宣传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程序,并积极向公民传播疫苗知识,使公民可以更多地了解二类疫苗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曾莉,朱宝,郑珂,等.成都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信行状况及其对接种率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12):1273-1277.

[2]张雪海,李娜,张双凤,等.我国第二类疫苗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7):548-552.

[3]郑景山,曹雷,郭世成,等.中国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233-237.

[4]胡昱,戚小华,陈雅萍,等.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率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8):7-11.

[5]肖敏,李英英.浅议山东疫苗事件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及建议[J].中国药房,2016,27(16):2161-2163.

[6]潘昆.我国疫苗伤害的救济现状和制度构想[J].海峡药学,2018,30(1):282-285.

[7]周杰,汤喜红,田猛,等.上海市金山区2~7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10):765-768.

[8]安立群,陈伟,陈茜,等.天津市0~6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6):37-40.

[9]郑红霞,王丽.乌鲁木齐市儿童家长对儿童接种二类疫苗意愿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8,34(12):1673-1677.

[10]林云肖,张德勇,方霞波,等.对二类疫苗差价率政策的效果分析及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1):29-31.

[11]吴位新,庞志峰,章光明.金华市开发区0~3岁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知信行”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7):3173-3176.

[12]郑东旖,刘兆秋,时念民,等.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31(2):220-224.

[13]杨嘉璐,毛盈颖,张育茗,等.杭州市0~6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2018,30(6):574-577.

[14]郑东旖,刘兆秋,时念民,等.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31(2):220-224.

[15]汪曦,王烨,金宝芳,等.2011—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第二类疫苗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31(2):166-169.

[16]乔晓芳,魏俊妮,黄万锋,等.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785-4787.

[17]周杰,汤喜红,田猛,等.上海市金山区2~7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10):51-54.

[18]赵晓燕,陈曦,蓝海波.2015年成都市成华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34(4):525-529.

[19]彭敬,饶东平,张定梅,等.深圳市宝安区2007—2013年出生儿童接种1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9):50-52.

[20]沈奕峰,任亚萍,谢彦昕,等.2012—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2):90-93.

[21]胡瑜超,于伟,鲍伟娜,等.柯桥区1~7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9):927-929.

[22]张红英.小儿二类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4):2208-2210.

[23]胡蝶,靳玉惠,曾臻,等.山东疫苗案后不同时点合肥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态度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0):118-121.

[24]王长双,王燕,史鲁斌,等.“山东疫苗事件”对河南省2县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及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3):255-257.

[25]陈伟,骆晓艳,高志刚,等.天津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及第

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认知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4):467-470.

[26]秦俊,胡樱,李宁,等.2010—2016年湖北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2):65-69.

[27]安立群,陈伟,陈茜,等.天津市0~6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6):37-40.

[28]陈茜,高志刚,陈伟,等.天津市2~6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现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638-2640.

[29]王中战.北京市丰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9):1662-1663,1666.

[30]郑景山,曹雷,郭世成,等.中国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233-237.

[31]王成蓬,朱麟,李佳佳,等.山东省2013年5岁以下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178-1181.

[32]林献丹,陈玲萍,郑晓春,等.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2011,19(1):51-53.

[33]杨桂荪,张晋昕,聂远洲,等.佛山市流动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的认知及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社会医学杂志,2012,10(1):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