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1

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杨巧玲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糖尿病发病具体原因不明,大体上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引起。1型糖尿病主要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型糖尿病发病急,一般由感染或饮食诱发,患者表现为尿量多、饮水多、食量大、身体消瘦的病症,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乏力、尿不尽、食欲不振等,还有一定的家族病史。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有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肠促胰素分泌缺陷、肠道因素。2型糖尿病常发于成年人,常在四十岁以后的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出现。2型糖尿病发病属于慢性,具体表现为体重超标、肥胖,伴有高血压和代谢异常等疾病。

糖尿病好发人群主要在肥胖者、高脂饮食者、久坐不动者、长期过量饮酒者、有家族遗传者,除此之外还有病毒感染和妇女妊娠期也可引起糖尿病。糖尿病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性疾病、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等。所以要及时注意身体情况,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做血糖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身体出现饮水多、吃饭多、尿量多、偶尔视觉模糊、触觉异常,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对于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在早期改善或者消除症状。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是怎样的呢?

身体阴虚,因其原因主要是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未补足,导致身体供气不足,代谢异常。饮食过度,导致肥胖,长期暴饮暴食,缺少运动,会伤害脾胃,消耗精力,身体燥热,引发消渴病。

心情烦闷焦躁,肝气郁结,易暴易怒,导致气阴两虚,身体功能失调,从而出现多尿、多饮、身体乏力等症状。

针对糖尿病症状,中医护理如下:

  1. 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注意不良反应,汤剂类中药,阴虚火旺者宜温凉服;阴阳两虚者宜温服。

  2. 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注射过程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遵医嘱将菊花、决明子、荞麦皮、等装成药枕,通过药物的发散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4. 中药泡洗,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注意水温和时间。还可根据病情进行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穴位按摩、中药保留灌肠等。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合理饮食。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入量、食盐的摄入量,具体如下:

  1. 肝胃郁热:宜食苦瓜、黄瓜、丝瓜、芹菜、莲子、银耳等食物。

  2. 胃肠实热:宜食芦荟、马齿苋、苦瓜、冬瓜、荞麦、燕麦片等食物。

  3. 脾虚胃热:宜食山药、粟米、高梁、菠菜、赤小豆、鱼肉等食物。

  4. 上热下寒:宜食白萝卜、狗肉、党参、鲜芦根等食物。

  5. .阴虚火旺:宜食莲子、百合、银耳、尚蒿、枸杞子、桑椹等食物。

  6. 气阴两虚:宜食瘦肉、蛋类、鱼肉、山药等食物。

  7. 阴阳两虚:宜食羊肉、虾仁、韭菜、猪胰、干姜、黑豆、黑芝麻等食物。

运动和起居护理

  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安排在饭后一小时。制定合适的时间,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

  2. 患者生活环境要干净卫生舒适,生活作息规律。

心理护理

  1. 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病情,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其不良习性。

  2. 指导患者养成自我监测的习惯,定时记录自己的血糖、血压、体重等。

  3. 定期到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蛋白等,筛查眼底及外周血管、周围神经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