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分析

史双双,孙璐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将急诊护理应用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2021年4月期间选出58例实施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抽签法均分成2组。其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观察组则用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应用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者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会让重要器官发生严重性缺氧、缺血,进而危及生命安全。但仅采取心肺复苏对其进行抢救还无法让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因为该疾病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存在较多危险因素与风险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更加严重性的危害[1]。所以,需加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病人的护理干预,预防不良反应,进而帮助患者尽快转危为安。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急诊护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病人的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月-2021年4月期间选出58例实施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抽签法均分成2组。对照组(29例)内有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19-84岁,平均(50.34±3.34)岁;致病因:急性脑出血9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心力衰竭9例。而观察组(29例)内有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19-83岁,平均(50.31±3.27)岁;致病因:急性脑出血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力衰竭11例。本次试验分析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密切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例如心率、呼吸、体温等,并重视其营养支持。而观察组则用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方式有:①抢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要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避免其发生肺部感染,进而保证其生命安全。②抢救后:因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脏功能没有完全稳定。所以,要加强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此外,还需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肺水肿、气胸等状况,若其无法自主呼吸,则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并做好呼吸道的清洁与湿化,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③亚低温时的护理:对于亚低温状态的患者,应做好保温护理,并合理使用冬眠合剂,必要时实施复温护理。④病人未苏醒前:对于未苏醒的患者,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提升其治疗与护理配合度。⑤患者苏醒后:此时需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主动告知病情恢复状况,以缓解其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增强其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计算数据,计算资料用“±”表示,检验用t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分析各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与住院时间X±S

组别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kPa)


住院时
间(d)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9)

41.31
±
1.24

83.42
±
7.06


6.06
±
1.33

9.63
±
1.31


6.09
±
1.23

对照组
(29)

41.32
±
1.23

60.51
±
9.85

6.07
±
1.31

7.31
±
1.52

8.75
±
1.52

T值

0.0308

10.1804

0.0288

6.2262

7.3259

P值

0.9755

0.0000

0.9771

0.0000

0.0000

3讨论

心脏骤停是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心脏突然停止射血,且心音、大动脉搏动均消失,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则会让脑等重要器官发生严重性缺氧、缺血,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但仅采取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还是不够的,因为短时间内患者病情无法稳定,还需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

既往,采取的常规护理仅重视营养支持、体征监测,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患者容易再次出现心脏骤停,或者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康复与生命安全[2]。而急诊护理模式不仅重视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状况,还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可最大限度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影响患者康复[3]。此外,该护理模式还比较重视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有效提升家属的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4]。通过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急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的要更好,且住院时间要更短。足以说明,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最大限度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综上叙述,将急诊护理模式应用在采取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欢.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2):166-167+181.

[2]孙春玲.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5):151-153.

[3]任优梅,张卿,彭金亮.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346-3347.

[4]孙侠逊.急诊护理对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8):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