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

李红静

惠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摘要]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药学干预方法。方法:从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我市阿莫西林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信息,评估阿莫西林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对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和发生时间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口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率(85.33%)高于静脉注射(1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46.67%)、消化系统(22.67%)、神经系统(14.67%)、血液循环系统(9.33%)、泌尿系统(2.67%)等,其中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1d以内和1d以上的比例是77.33%和22.67%,其中1h~24h之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以口服用药为主,皮肤过敏和1h~24h之间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指导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用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学干预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针对多种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是阻止细菌合成细胞壁,促使细菌溶解破裂。目前,阿莫西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常见如炎症、感染,但同时也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本研究选取75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案例为对象,分析了不良反应的特点,为药学干预提供数据支持,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我市阿莫西林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5例、40例,构成比为46.67%、53.33%;年龄最小18岁、最大79岁,平均(58.37±12.15)岁;病程2-7d,平均为(4.55±1.16)d。

1.2 纳排标准

(1)纳入要求:年龄18-80岁,经临床、实验室等检查确诊,符合阿莫西林用药指征;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知晓本研究且签字确认[2]。(2)排除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心肝肾功能不全,青霉素过敏或皮肤试验阳性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等。

1.3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75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信息,评估阿莫西林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对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和发生时间进行统计。(1)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用药3d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用药5d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为好转;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进一步加重为无效[3]。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2)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按照累及器官进行划分,主要有皮肤、消化、神经、血液循环、泌尿等系统。(3)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分为1d以内(<0.5h、0.5h~1h、1h~24h)和1d以上(1d~7d、>7d)。(4)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停药,观察症状表现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减轻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率),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意味着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75例患者用药后显效45例(60.00%)、好转28例(37.33%)、无效2例(2.67%),计算可得总有效率为97.33%。

2.2 用药途径比较

患者口服用药64例(85.33%),静脉注射用药11例(14.67%),对比可见口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于静脉注射(χ2=74.906,P<0.05)。

2.3 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

不良反应累及皮肤(46.67%)、消化系统(22.67%)、神经系统(14.67%)、血液循环系统(9.33%)、泌尿系统(2.67%)等,其中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 (n,%)

累及器官

例数

占比(%)

主要症状表现

皮肤

35

46.67

荨麻疹、皮疹、瘙痒、淋巴结肿大

消化系统

17#

22.67

恶心、腹痛、呕吐、食道溃疡

神经系统

11#

14.67

头晕、抑郁

血液循环系统

7#

9.33

血压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

泌尿系统

2#

2.67

血尿、急性肾炎

其他

3#

4.00

高热、嗜睡、视物模糊

注:和过敏反应相比,#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在1d以内和1d以上的比例是77.33%和22.67%,其中1h~24h之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n,%)

发生时间

例数

占比(%)

1d以内(n=58)

<0.5h

7#

9.33

0.5h~1h

16#

21.33

1h~24h

35

46.67

1d以上(n=17)

1d~7d

12#

16.00

>7d

5#

6.67

注:和1h~24h相比,#P<0.05。

3讨论

阿莫西林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该药物主要经口服用或静脉注射,其中口服吸收迅速,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小,达峰时间为1-2h,最后在肝脏代谢,经尿液和胆道排出[4]。随着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如何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本次研究选取75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案例,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说明该药物的抗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多是口服用药(85.33%)引起的,以皮肤过敏(46.67%)为主,且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h~24h之间(46.67%),这和郭欣[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基于以上数据,患者使用阿莫西林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药学干预:①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对青霉素类药物有过敏反应,并且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才能使用阿莫西林。②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指导正确的用法和用量;如果患者同时使用其他青霉素药物,应避免出现交叉过敏反应。③患者用药后,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药,经常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应监测血钠含量。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减轻损害程度。例如:出现血尿、肾功能损害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抽搐、大汗,使用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治疗[6]

综上,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以口服用药为主,皮肤过敏和1h~24h之间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指导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冬春,孙旭群,蒋海峰,等.48例阿莫西林致药疹住院病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0,17(9):583-588.

[2]白建平,撒照华,王招娣,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77-78.

[3]王晓茹.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161.

[4]古丽努尔·苏力坦汗.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学机制及临床应用[J].广东化工,2017,44(9):178.

[5]郭欣,阮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药学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39-140.

[6]李超.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