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用血液检测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研究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用血液检测的临床效果

夏赟赟

万安县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800

【摘要】目的 分析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用血液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5例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75例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分析血液检测效果。结果 75例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为(0.76—2.5×1012),RBC平均含量为(1.73×1012),Hb指标为(30一107)g/L,Hb平均含量为(65.46±5.36)g/L,MCV指标为(110—128)fl,MCV平均含量为(118.79±25.35)fl,MCH指标为(36-40)pg,MCH平均含量为(39.13±5.36)pg,MCHC指标为(319-343)g/L,MCHC平均含量为(330.35±4.65)g/L;75例患者中有20例为轻度贫血,占比24.67%,有32例为中度贫血,占比42.67%,有23例为重度贫血,占比30.66%。结论 给予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液检测能够获取到满意诊断效果,能够区分患者贫血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营养不良;巨幼红细胞;贫血;血液检测;临床效果;RBC

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根据患者发生机制,临床上常将贫血划分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营养不良性巨幼RBC性贫血等,当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90g/L时被称之为轻度贫血,当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处于60-90g/L时被称之为中度贫血,当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处于30-60g/L时被称之为重度贫血,当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30g/L时被称之为极重度贫血[1]。本次研究以营养不良性巨幼RBC性贫血患者为对象,分析血液检测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5例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75例患者中有男38例,女37例,平均年龄(2.18±5.89)岁。7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乏力和头晕等;75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营养不良性巨幼RBC性贫血。

1.2方法

1.2.1血液检测

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2ml作为标本,采取K2EDTA抗凝,展开血细胞分析,分析项目包括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Hb指标、MCV指标、MCH指标和MCHC指标等;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应用促凝剂,展开生化检验,令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经由促凝剂处理的3ml抗凝血标本进行静置处理,时间为30分钟,然后展开离心处理,将离心速度设置为每分钟3800转,将离心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检验结果为依据,诊断患者所患疾病,相关医生需要为患者开出诊断证明。

1.2.2诊断依据

以我院贫血诊断标准为依据:成年男性的Hb值检验结果需要小于等于120g/L,成年女性的Hb值检验结果需要小于等于110g/L,孕妇的Hb值检验结果需要小于等于100g/L。营养不良性巨幼RBC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患者的MCHC指标高于34pg,患者骨髓表现出增生性贫血,患者的幼红细胞在各个阶段中均表现出不平衡核浆发育,患者的血红细胞可以正常形成,巨幼红细胞出现样变,核细胞发育比较晚,同时伴有幼核老浆表现,患者的血清叶酸水平和维生素B1水平均低于正常值。

1.3观察指标

分析75例患者的相关血液指标诊断效果:观察75例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Hb指标、MCV指标、MCH指标和MCHC指标,计算各项指标平均值。分析75例患者的贫血程度:观察记录75例患者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的例数,计算各项占比[2]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表格显示出75例患者的贫血程度,包括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例数以及占比。

2 结果

2.1 分析75例患者的相关血液指标诊断效果

75例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为(0.76—2.5×1012),RBC平均含量为(1.73×1012),Hb指标为(30一107)g/L,Hb平均含量为(65.46±5.36)g/L,MCV指标为(110—128)fl,MCV平均含量为(118.79±25.35)fl,MCH指标为(36-40)pg,MCH平均含量为(39.13±5.36)pg,MCHC指标为(319-343)g/L,MCHC平均含量为(330.35±4.65)g/L。

2.2 分析75例患者的贫血程度

75例患者中有20例为轻度贫血,占比24.67%,有32例为中度贫血,占比42.67%,有23例为重度贫血,占比30.66%。详见表1。

表1 分析75例患者的贫血程度[n(%)]

贫血程度

例数

占比

轻度贫血

20

24.67

中度贫血

32

42.67

重度贫血

23

30.66

3 讨论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主要由人体系统性疾病引发,在贫血影响下,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会呈现出降低趋势,患者的健康水平会受到一定影响,故而,及时给予患者诊断,采取适宜治疗措施,具有积极意义[3]。根据患者贫血发生疾病不同,对患者贫血类型展开判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于当下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性疾病来说,白细胞疾病和贫血发生率逐年提升,而临床上致使贫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即为人体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酶和血红蛋白存在缺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贫血病因,确定患者贫血类型,从而采取相对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4]

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飞速发展,贫血诊断技术也越发的先进,当下贫血患者在临床上的诊断方式主要为联用基因检测方法,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升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一方面也对检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部分基层医院和中小型医院难以普及[5]。另外,在采购中受资金缺乏影响,从而致使联用基因检测方法难以得到广泛性应用,基于此,基层医院对贫血类型的鉴定主要采取血液检验,如何提升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当下临床研究中的重点所在,对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来说,受贫血时间和贫血程度影响,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有可能表现出正常,也有可能表现出轻度减少趋势,血小板计数会表现出升高趋势,婴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计数会降低[6]。同时,在为患者展开血液检查过程中,普通患者的总铁结合力高于64.44μmol/L,患者的血清铁低于8.95μmol/L,根据患者的贫血性质、治疗效应炎症和病因诊断,对贫血患者展开筛查,以此来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75例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为(0.76—2.5×1012),RBC平均含量为(1.73×1012),Hb指标为(30一107)g/L,Hb平均含量为(65.46±5.36)g/L,MCV指标为(110—128)fl,MCV平均含量为(118.79±25.35)fl,MCH指标为(36-40)pg,MCH平均含量为(39.13±5.36)pg,MCHC指标为(319-343)g/L,MCHC平均含量为(330.35±4.65)g/L;75例患者中有20例为轻度贫血,占比24.67%,有32例为中度贫血,占比42.67%,有23例为重度贫血,占比30.66%。说明血液检测的应用可以提升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液检测能够获取到满意诊断效果,能够区分患者贫血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长青.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18):178-179.

[2]郭胜强.贫血鉴别诊断中的血液检验方式及结果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z1):200-201.

[3]刘海涛.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103-104.

[4]董一真.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v.49;No.312(4):220-221.

[5]张蓉,李国辉,王颖,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浆维生素B9和维生素B12水平对骨髓组织p53表达的影响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5(2):12-14+21.

[6]李英.血清FOL和VitB12水平检测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研究[J].海峡药学,2019,3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