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浅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浅述

张守文

临沂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潜在的、未来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引起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财政部门已经实施了包括规范会计核算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度,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内部监督制约的相关制度,防范利用会计工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控制,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分析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会计改革进程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明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主要是以货币为主体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核算方法,对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全部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同时也为决策层和管理者提供可供参考的会计信息。在此过程中,各种会计风险不可避免。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控。这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管理的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从源头上避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更具有安全性,从总体上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2.1预算管理方面的风险

预算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预算编制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会计工作人员无法调动各部门人员广泛参与,基本停留在闭门造车阶段。在预算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预算超支、资金投向不合理等问题,而且常常因为内外环境因素调整预算,存在调整方案不恰当、审核不严格的问题。

2.2收入支出方面的风险

第一,收入风险。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好收费年检工作,未定期清理收费项目,导致收费项目在国家规定的法定收费范围之外,出现超标准多收、违规乱收费的风险。有些单位存在收费收入未及时上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资金截留、挪作他用等违法违纪的风险。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收费票据管理人、开票人、收款人由同一人办理,极易产生廉政风险。第二,支出风险。部分事业单位未严格执行财务报销制度,容易导致虚假报销、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例如,财务审批签字不全,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常常只有审批人签字,经办人、证明人签字不全;凭证附件不完整,如招待费报销缺少“三单一函”、招待费发票联号等;报销手续不全,如春节慰问老干部,缺少被慰问者姓名、慰问明细清单,以及劳务人员劳务费由他人代签字、代领取。部分单位会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办事,没有做到严格把关,认为只要有领导审批签字即可报销,极易违反财经法纪、财务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会计风险进一步扩大。

2.3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深入落实资产的有效管控,充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一些单位忽视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上级划拨及捐赠的资产不及时入账,长期流离于账外,很容易造成丢失的风险。对于固定资产没有做好及时有效的日常维修保养,导致资产使用寿命下降,使国有资产造成严重损失。对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没有做到及时处理,一些处理后仍有残值收入的未及时缴入国库。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及时进行追踪回收,导致呆账死账的发生。库存物资不及时清查盘点,使得损耗过度问题严重,这些都给国有资产带来巨大损失。

2.4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在任何企事业单位中,财务结算和核算环节都是一个单位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要求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信息真实、准确,是保证会计核算精准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手段。财务结算、核算环节风险的主要表现为:编造虚假业务、篡改数据等现象,甚至出现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的质量要求,导致财务核算基础不稳,给财务核算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3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

3.1会计风险意识淡薄

内部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政绩、轻管理的思想,提高了会计风险出现的概率。例如,实际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失真、科目紊乱、弄虚作假等现象,均是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会计风险造成的。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预算等工作缺乏风险意识,并未实现全方位的意识渗透,存在过度负债、短债长投、债务链复杂等问题。

3.2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些单位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配套,所以不能达到日常工作中的会计的工作目标。甚至有的单位搞形式主义,应付上级检查,实际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影响了整个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会计风险的效率。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制度,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适应会计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一些单位由于人员短缺,出现一人多岗担任不相容岗位的现象,比如记账和审计都由一人完成,这根本达不到内部监督的效果,这种会计管理方式漏洞百出。

3.3内控监管实施不到位

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对单位内部和外部进行的全面预防和监督管控。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内控监督部门,也无法实行内部审计,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这就导致了对管理人员和会计和的监督不充分,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责任风险和国有资产损失风险。单位的内审组织等监督部门的在监管方面薄弱了,就不能对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工作秩序混乱,增加会计风险。

3.4财务人员缺乏必备的综合素质

恪守的职业道德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但有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有待提高。过硬的专业胜任能力是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也是最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但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不重视或缺乏考核随意安排,导致单位财务人员为非专业出身,对业务不熟、缺乏专业培训和学习,专业能力水平低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业务时,必然力不从心随意敷衍了事。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水平低下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

4.1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会计人员需要紧跟时代脉搏,密切关注会计政策及会计制度的变化,及时补充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及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接收新知识,提高岗位技能的重要途径,会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切忌敷衍应付,要真正学深悟透,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并将新制度、新准则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合法合规。在参加每年会计继续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会计知识培训,也可以通过网络自学、参加职称考试等途径强化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抵抗会计风险的能力。

4.2加强领导对会计风险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单位领导人要充分重视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律政策及财会管理要求,加强会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单位风险管控机制,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建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顶层设计,协调经济活动部门及岗位间的良性沟通和作用,落实风险识别和评估,接受内外部监督形成良好的会计风险管理环境。深入强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增强领导干部对于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从而防范和控制会计风险。

4.3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使得单位内部可以设置监督机构,设置监督的岗位来履行监督的职责,使得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在监督下不断落实,会计工作人员在监督下可以降低风险的发展,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外部监督机构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实现监督机构与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依靠外部监督机构来对本单位的活动进行评价,防止会计风险的发生。

4.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审批程序,单位的每一项资产的购置、处置、报废、出租、出借、划拨等均严格报备资产管理部门批复后再进行相关的处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的清理和清查,发现盈亏及时找出原因,并按规定程序处理,做到账实相符。对于一些因单位机构合并而产生的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房屋这类建筑物,要提请资产管理部门统一上报研究,由政府统一调剂,正式发文,进行国有资产相关账务调整,而实际的账务中由于手续的不到位,难以做到账务和实物相一致,时间一长,很难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因此从各个角度来说都得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管控力度。

5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及时的完善、更新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强化资产管理和注重建设会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团队等方面入手,预防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会计风险的概率。在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解决了旧的问题,又会形成新的问题,只有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时刻的注意,采用有效防范风险的措施,有效的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财务管理任务,有效的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紧跟时代的发展浪潮。

参考文献

[1]虎明.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137-138.

[2]陈春菊.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J].财会学习,2018(30):108+110.

[3]张鸿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