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分制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探讨学分制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张世军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206

摘要: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会面临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院校应该将教学管理的改革做好,让管理活动的水平提升,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属于一类必然的要求,文章分析高职教学管理应用学分制的意义,尝试探索学分制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实践;创新;教学管理;高职;学分制

引言: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中,其适应性、灵活性都较强,为此会受职业院校的青睐。但在学分制下,院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传统方式,也会逐步表现出一些新的问题,使得教学管理的具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求院校将改革创新做好。

  1. 高职教学管理应用学分制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在了解学分制实际产生的背景后可知,它体现了学习、教学自由的教育关键理念。在教学自由中,主要指选择授课科目、研究项目等的自由,而在学习自由中,一般指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的自由。而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其中都重视个性张扬还有自我形成,强调自由个性的教育。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会对人才存在多样化的各类需求,这也体现了学分制应用的魅力。

(二)推动教学改革发展

在教学管理中,我国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就提出应用学分制的思想,指出应该建设学分制度,让各类教育可以纵向衔接并且横向沟通,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使其发展的空间更大,满足其学习的多样化需求[1]。在这些要求下,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学分制的应用,可以满足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也属于在政策影响下,在教改要求下重要的选择。

(三)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在学分制下,教学管理会比传统模式更有灵活性,能让学习的局限性被打破,让学生增强学习弹性,使其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其积极性、自觉性,让学生满足就业创业、个体发展等的需要。在分析学分制应用的现状后可知,它让教学管理可以更为灵活,也变得更为适宜,它能基于院校特点、现状性质或者其他很多因素,最后创造和学校实际更为贴合的管理多元化模式,利用学分转换等方式,使得院校接轨于知名的高校。学分制的应用,能让各院校得到发展的更广阔平台,拓宽其发展的空间。

  1. 学分制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实践

(一)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学分制下,要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良好环境,让院校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院校需要重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建设,将创新力度加强,让教学管理可以变得更为规范、高效及现代化[2]。院校要优化好网络配置,让管理制度可以融入进管理系统内,让管理系统保障稳定性。在这一前提下,应该基于学分制下的管理特征,创新教学管理所用手段,让教学管理可以统一落实,促进教学管理的水平增长。在学分制的影响下,学生会加大流动性,这会让教学管理增加难度,不管是选课系统、课时等方面,其设置及管理都应该被做好调整,并确保集中协调式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最后,在学分制下,院校在教学管理中,也会出现更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应该确保管理提高灵活性、流动性,但这往往难以通过人工手段实现。为此,院校应该针对于信息化建设,将投入力度加强,建设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使得学分制应用价值的发挥得到良好环境。

(二)学籍管理及收费制度改革

在高职院校,应该改革完善管理学生学籍的制度。在各院校内,往往各学生能力有强有弱,在面对学习存在困难的一些学生时,院校可以为其将学习的年限适度延长[3]。在面对因家庭、疾病等原因影响,将学业暂停的学生时,应该对其学籍进行保留,并要求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返回校园继续学习。而在有着较强能力的学生面前,因为他们往往能利用更短时间,将课程学习都完成,为此,院校可以让学生得到课程学习的更多机会,或者允许他们可以提前毕业。

此外,在高职院校,往往在学费收取中通过学年制这一方式完成,在除贫困生、保送生外,同专业内的学生需要缴纳同等费用。而这一收费方式虽然非常公平,但其中会缺少一些激励的作用。比如,学习较差、学习较好,态度良好、态度较差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待遇,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在学分制下,若院校尝试学分收费这一策略,可以让教育效果变得更好。为让此类收费制度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院校应该全面计算在各专业内,人才培养的基准费用,再通过学年制预收缴费这一措施,让学生先交纳同等费用,而在一学年后,应该基于学生具体所修学分,为其“多退少补”。而在上进心强,期望缴纳费用来对更多课程进行学习的学生方面,院校要给予他们全力的支持。在这一收费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且对待选修课程较为随意等的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让各学生对学习持有正确认真的态度,在学科学习中投入全部努力,使其学有所获。

(三)选修课学分比例调整

在学分制下,院校要保障教学管理的质量提高,便要基于学分制的特点,构建学分认定这一制度,并基于校内状况,对选修制度进行建立。在高职院校,学生、学分、专业属于教学管理非常关注的要点。而在其中,选课制属于学分制应用的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能力,一般取决于对课程的正确选择,而这也属于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基于院校发展状况可知,一些院校会有和常规不符的学分制,它们会让学生学习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在新的形势下,院校应该基于实际,尽量能针对各专业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对学分合理设置,让专业方向被弱化,让学生得到选择的更多空间。而在一些院校内,他们在学分的设置中,会有重视理论课、专业课的问题,但对思政课、选修课却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发展会被限制。为此,在选修课方面,院校应该做好创新,合理设置其学分、课时、内容、时间,其中包括体育、审美、艺术等等,保障能够全面涉及。而在课程关系合理安排上,需要尽量将选修课当做专业课的拓展课,使得学生利用选修课来全面延伸,让教学管理的效果得到提升。

(四)灵活性的教学管理

在学分制下,院校应该将人才的多样发展当做教学管理的目标,使其管理不断提高灵活性。而学分制属于一类管理、考核的灵活制度,为让其价值充分发挥,院校应该改变教学管理的传统手段,据实际状况做好创新,让教学管理保障灵活性,让学分制具体实施得到良好环境,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在现阶段,让教学管理无法保障灵活性的因素很多,如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存在局限性等,这都使得教学管理难以灵活的施展,要改变这一状况,院校需要基于实际,重视重点专业的良好建设,完善建立学分认定的有效制度,有效的整合校内资源等等。而院校也需要基于实际,完善教学管理所用计划,将学生地位突出,在这一前提下组织教学工作,促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最后,在学分制下,院校也可以针对各专业,进行管理不同制度的制定,在工科专业重视实践,在文科专业重视理论等等,基于学分制的落实标准,对教学管理所用方式做好调整,提高其灵活性,让教学管理保障效益。

结束语:在高职院校,学分制在教学管理内的应用,可以让高职实现发展空间的拓展,并使其满足新的社会人才需求。为让教学管理更为高效,院校应该从多方面做起,将教学管理的创新加强,促使院校自身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魏雅琴.浅析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00(001):155.

[2]朱慧贤.学分制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探讨[J].学园,2019(2):111-112.

[3]刘瑜.基于学分制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No.240(03):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