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心理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陈美清

厦门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9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手术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80例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比2组手术麻醉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血压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并比较2组麻醉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压力,积极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满意。

【关键词】:心理护理;手术室麻醉;应激反应;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

当前,手术外科治疗始终是医学界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并不了解,因此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上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围术期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造成患者心率、血压升高,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治疗[1-2]。为了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对手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负面情绪,有效消除患者应激反应,进而保证临床疗效。为此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展开分组护理,探究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应用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纳入本科室(2019年7月—2020年7月)接收的手术麻醉患者(n=80)展开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即每组40例样本。

对照组:男(n=23例)、女(n=17例);年龄范围:29~63岁,平均:43.3±2.1岁;

观察组:男(n=22例)、女(n=18例);年龄范围:29~65岁,平均:43.1±2.7岁;

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法为:做好手术围术期基础护理服务,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做好患者日常饮食、生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为[3]:(1)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焦虑,温柔的对待患者,并采取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安抚患者,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良情况,并告知麻醉后身体变化等,在手术前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减少术前应激反应发生。

  1. 其次,落实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前,需要指导患者摆放好手术麻醉体位,若患者在麻醉前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采取语言安抚,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促使麻醉医师能够顺利完成麻醉注射[5]

  2. 最后,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一同进入病房,并给予手术后相关护理服务,可以采取音乐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方式,改善患者面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其术后负面情绪,降低应激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手术麻醉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血压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并比较2组麻醉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

SPSS22.0,计量资料“610b98e55ba89_html_303d1a8df8b95717.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610b98e55ba89_html_d7b122bab5119bc1.gif ”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对比2组手术患者护理前后心率、血压水平 护理前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手术患者护理前后心率、血压水平(610b98e55ba89_html_303d1a8df8b95717.gif

组别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97.30±2.31

74.20±2.93

88.94±2.18

82.04±2.18

110.43±2.97

92.02±2.36

对照组

97.31±2.39

83.12±2.10

88.49±2.17

85.21±2.03

110.40±2.79

98.17±2.34

t

0.019

15.650

0.925

6.730

0.047

11.704

p

0.985

0.000

0.358

0.000

0.963

0.000


2.2 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护理满意度评分(610b98e55ba89_html_303d1a8df8b95717.gif

组别

SAS

SDS

护理满意度

——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

对照组

56.31±3.01

53.01±2.91

57.95±2.50

52.74±2.09

83.25±2.17

观察组

56.45±2.53

48.34±2.86*

57.68±2.65

48.81±2.86*

93.15±2.53*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能够影响患者手术是否顺利完成。在以往手术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但是这种护理方式无法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与负面情绪,导致患者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较大,不利于预后康复。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良好的心理护理逐渐引入临床[6-7]

心理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的是该护理方式不仅重视患者生理健康,同时还能够保证患者心理健康,该护理方式将患者放在首要位置,在患者围术期给予全面性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知晓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情况,在手术前有效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术中以及术后通过积极、鼓励语言,促使患者放下心理防备,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预后康复效果[8]

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率水平、血压水平、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SAS、SDS评分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提示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由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患者心理健康,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翠兰.心理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及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5):28-29.

[2]千冬维,刘静,程彦英.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355-357.

[3]吴红巧.无缝隙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249-250.

[4]陈艳,刘秋秋,袁涵辉,浦立妤.大型综合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需求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7):18-21.

[5]何丹萍.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97-198.

[6]林云.心理干预对于减少学龄儿童术后心理阴影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8,3(33):121-122.

[7]夏美珍,高钦萍.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择期手术患者身心应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5):105-107.

[8]韩莹毅,谢月华,夏钕.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健康研究,2017,37(2):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