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

李琦

中环安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建筑行业能耗高、污染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配式住宅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是典型的绿色建筑。本文介绍了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技术探析

前言:作为建筑工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其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大大减少了现场浇筑工作量,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同时,与传统的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的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减少了繁琐的现场做法,使用大量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此外,装配式建筑的集中处理减少了粉尘量和施工噪音;能耗大大降低,有利于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充分认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排除其发展中的各种障碍,积极推广,是当前和一段时期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1.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

1.1政府高度重视,但政策支持不够精准

从中央到地方,从住建部到发改委,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涵盖土地使用支持、财政补贴、容积率、专项支持、税费减免、绩效考核、贷款倾斜、绿色审批、消费导向等,尤其是在税费政策方面,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土地审批、容积率等诸多因素也让不少行业企业集团受益。然而,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有其固有的生产特点,在其发展初期,它具有投资金额大、生产加工成本高、整体回报率低、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与这些特点相比,政府系统的顶层设计明显不足和不完善,存在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缺点,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激发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支持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政府还必须实施精准的政策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2优势明显,但整体行业认知度较低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现浇结构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装配式建筑大量使用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在预制厂分批完成,减少了现场木、钢模板用量,有效节约资源,保证质量。同时,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的作业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投资效益。此外,其独特的施工组织过程现场湿作业少,减少了环境污染。但行业受传统思维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认知度较低。各地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刚刚出现,或者生产投入不足。即使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行业公司对其组装零部件和预制产品的认知仍相对模糊,建筑行业的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2.1国家:政策、规范、标准体系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遇到了诸多障碍,其中成本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组件生产和生产成本、成品运输成本、现场组装和连接成本构成装配式建筑成本,它是一个动态的成型过程,其构成包括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本。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力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的税收政策给预制装配式建筑带来了挑战。对于预制装配式构件等成品,相对于传统现浇结构,征收17%的增值税。10%的税率大大增加了建筑产品的成本,迫使很少有公司采用甚至改变设计方案,并放弃使用装配组件。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体系,不同的省市和地方做法各不相同。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出厂交付、吊装拼接和维护过程中缺乏适当的安全和质量监督体系。在这种政策和规范的背景下,各市场主体的安全性、质量控制的难度、成本都大幅增加。没有完整健全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装配式建筑的安全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成本难以控制。

2.2技术:设计、生产、运输、安装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离不开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在设计方面,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整体装配率和预制率。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形式越复杂,涉及的构件规格和类型就越多。这样一来,施工安装难度更大,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更多,成本明显增加。同时,设计环节应尽可能考虑模具的使用,减少品种,提高周转,避免成本过高。应充分考虑相同的组件类型,以提高标准组件的重用率并最大化整体收益。在生产中,应最大限度地采用专业流程建设。目前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还没有高度机械化,还主要停留在人工操作的水平,标准化程度不高,人工操作误差过大,也是其成本高的原因。同时,在运输过程中,模式单一、渠道不畅,部分构件超长、超大、超重也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施工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较低,智能化控制程度不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有限。一些大型和特殊机械的使用率很低。成本高,使用维护成本增加。此外,各环节、各工种之间的技术处理不顺畅,没有形成技术体系,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也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成本和质量成本。

2.3管理:产业链协作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构件设计、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安装和维修等。上下游产业众多,联系紧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降低预制构件施工成本的关键是如何保证上下游产业在各工序、各环节的同步协调。目前,专业化、产业化的装配式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没有专门的施工作业队伍和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大部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传统现浇建筑管理模式。同时,目前零部件生产厂家较多,但标准不一致,层次差异较大,导致零部件及配件整体质量较低,缺乏必要的配套兼容性。缺乏贯穿研发、勘察设计、加工制造、吊装运输、施工安装、防护维护全过程的完整产业链,无法真正实现全过程、动态、多维度的装配成本控制体系。同时,不同工种、不同施工机械、不同吊具之间的联系以及协作能力也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装配式建筑构件复杂多样,涉及不同类型的工作和机械。受传统生产模式和现有利益链的限制,构件研发、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和安装的整体协调性较差,安全性、进度性和质量无法保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成本。

3.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

3.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指导下,各省、市、地区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制定了符合当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建立多层次、多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宏观标准体系,特别是财税方面,对预制构件等产品适当调整税率,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预制构件设计、生产、加工、吊装运输、安装的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安全质量意识,减少安全质量事故,降低成本。明确各参与方责任,建立全员赔偿责任追究制度,减少各方面经济损失。

3.2努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行业生产管理水平

人才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丰富的理论资源优势、国有大型龙头企业的实践技能资源优势、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政策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大力培养装配式专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政企协同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具有专业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训指导、专业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大力宣传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提高行业的专业社会认可度。分批次、多渠道对装配式建筑工人进行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有效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发挥人才在降低成本中的关键作用。

3.3科学布局,加强管理,改善产业运行

目前各地区的生产基地大多分散经营,未能形成规模经济。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各零部件制造企业,充分考虑市场规模、运输成本、技术交流、合作等因素,使整体效果最大化。改善产品研发、勘察设计、生产加工、起重运输、建筑安装分散的企业目前经营状况,构建装配式建筑企业全过程、全要素、动态研究、生产、安装、管理一体化的新型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有机企业产业链。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组装零部件利税多重应计的核心问题;加强各类工作与企业的协同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4.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建设成本受到国家政策、科学技术和协调管理的制约。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精准施策,各参与主体要积极探索,努力实现行业的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庆波,薛海彬,张进明,刘尚凯.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167-168.

  2. 姜云雷.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