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实验与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探讨语文实验与素质教育

刘治英

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南圩镇初级中学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实验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为目标进行有效推进,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实验 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就是在实验中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实验目标:

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作文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测试,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水平、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针对山区的学生受社会环境、家庭条件、读书目的等因素制约的情况;针对由于阅读量小获取信息少,生活圈子小和真切感受少的客观现实;针对学生一提笔写作,脑子里一片空白,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空洞乏味的普遍现象,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创新意识”这课题内容进行研究,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改革,偶有所获。

本校生源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思想和心理素质差异较大,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如何破除作文教学的思维定势,如何构建“以语文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读、写、听、说为导向,发展学生语言创造能力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体系,成为我们重点探索的问题。据此,确定了如下目标:

1、落实“大语文教育”素质教育思想,遵循“大纲”原理,广泛读写导“源泉”。


2、按教材要求由浅入深地写作导“程式”。

3、在激励机制的牵引下,培养学生写作“激情”。

4、让学生充分展现写作个性,培养“创新意识”素质教育。

二、课题设计:

根据上述实验目标,我设计了如下:

由上面的模式可见,导写作源泉和写作程式是由浅入深,相互渗透,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创新意识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是该课题的纵深发展,是该课题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三、课题的实施与步骤:

实验阶段:(2020年春—2021年春)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导写作之源—素材

我一接这个班,首先就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作文差,其症结在于学生对生活感受能力差和写作素材的枯竭。我让学生步步打开广阔的知识之门,要求他们订阅二至三种作文书刊,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大知识视野而且素质教育内涵也融入其中,实验班每周的语文晚自习,几乎都用在了阅读上,老师导读,学生自读。我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经常选择《知音》、《名人传记》、《读者文摘》等内容健康,行文流畅,可读性强的作品向学生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为开“源”打基础。 要求学生课余阅读《优秀作文》、《儿童文学》以及散文、诗歌、史记等大量作品。节假日布置一些书目,让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样子》,茅盾的《子夜》,《春蚕》等文学作品;要求阅读《简·爱》、《雾都孤儿》、《少年维特之烦恼》、《母亲》等外国名著,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知识世界。

阅读是手段,写作是目的。常见的做法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阅读书刊的基础上:(1)记录名言警句,抄写优美句子,注意成语典故等的收集;(2)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描述生活,从观察家庭的人、事、物到学校的环境、同学、老师等入手,继而放眼于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感;(3)凡有所获,立即有所记录,在开始练写过程中,让学生的写作自主活动的本领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个性充分展现,学生根据实际出发,可以记景物,述过程,谈感受,写收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捕捉能力,感受能力,洞察能力,坚持每周写一至三篇随笔。这样,持之以恒地积累素材,积沙成丘,积水成河,写作就自然有“源头活水”了。

第二阶段:培养兴趣,指导写作模式

在模仿中培植创新的萌芽,要求学生不能让自己的智慧淹没在别人的思维模式中,应把别人的思维模式作为点亮自己智慧的燧石,好文章都有其独到之处,其特点、特色、特征,都有其规律可循,格式可导,这就是作文训练应入的格。训练学生作文时,我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依托,分阶段侧重写作重、难点,记叙、说明、议论等按步骤训练,由浅入深,各种文体综合运用。指导时,有的放矢,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上手。

1、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1。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感受试验的不同结果,有一学生。写作记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知识与时间的关系。如:记叙文的作文教学。我根据具体要求创设了八个目标层面:①写熟悉的生活,说想说的话;②围绕写作话题表达真情实感;③紧扣中心,注重条理;④根据需要选用恰当方式反映生活;⑤注意观察,写出观察结果和感受;⑥借鉴课文,将文章写得具体充分;⑦发挥想象,丰富内容;⑧借助想象,拓宽思路。

2、说明文写作技巧。我让学生明确以下几项:①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②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含程序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过程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和制作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等。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向。说明某一建筑物或某一具体物品的文章,多采用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等文章就是采用的这种顺序。要求学生写《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学楼》等其他建筑物的文章。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将所要说明的事物的各个部位逐一作出说明和介绍,即可安排“总——分——总”的结构,也可安排层进式结构。说明事理的文章一般采用逻辑顺序,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人类的语言》等,如写《水》、《眼睛为什么近视》等文章可用这种方法。③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学、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写说明文应根据说明对象说明事物来应用说明方法。④说明文的语言应准确明白,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如《松鼠》等文艺性说明文就是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3、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两种类型:立论和驳论。无论哪种类型的议论文,都离不开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个要素。①审题立意,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首要步骤,若是命题作文,应从题的语言和结构入手,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确立论点,若是供材料议论文,则应按照“读懂材料,弄清含义—分析材料,概括中心—联系实际,多角思维—依据要求,确立论点”等四步法审题立意。②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提炼论点应遵循求准、求深、求新的原则。③论点确立后,应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论据分两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择论据应注意以下几点:a、选择的论据要与论点一致;b、选择的论据要真实可信;c、选择的论据应典型,有代表性;d、选择的论据要新鲜,富有时代感。④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要把握论证的过程,顺利地展开议论,首先要懂得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让学生掌握,写议论文用引证法、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⑤写议论文,还要合理安排论述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引论部分提出论点或论题,本论部分证明论点,结论部分强化论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纵式”结构,即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二是“横式”结构,即并列地展开议论。⑥写材料作文或读后感,一般按照“引—议——联—结”四步法运思谋篇。

4、 我还不断地引导学生探寻课文名篇的流芳溢彩,佳作的结构谋篇,妙文的立意构思,逐步规范学生的练笔。经常让学生依照课文中一些典型的段落,写一段话,既能掌握典型句式或构段方式,又能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特点,逐步形成自己鲜活的写作风格。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将逐步发展,创作性因素也逐渐增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本能,通过模仿可以使学生在前人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不断超越,自主创新。

做到写人,将其外貌特征、动作语言和心理相结合;叙事,将其要素贯通;写景,将其形、色、香、味融入。说明,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议论,要将其三要素有机结合。随着教材的加深,逐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如写小说、散文和赏析文字等,启发学生针对时弊写短评、写感想……让自然界、校园、家庭、社会环境有序地涌入笔端,这样,按一定的程序,分门别类的训练,形成一定的定式。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捕捉思想火花,打开思维之门,调动学生参与思考。

总之,素质教育的语文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解放课堂,创新从教,知难而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让素质教育切实地体现于学习之中,让语文实验课真正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培养优秀人才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