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谈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王娇艳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430223

摘要:在开展各项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现如今越来越多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职业幸福感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基于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理性剖析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从职业压力、职业信念、职业环境以及职业培训四个方面提出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实现路径,期望能为改善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校教育; 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组织者、管理者与引领者。辅导员工作能力及工作成效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立德树人教育新时代,辅导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只有辅导员自身具有强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在岗位上主动创造、乐于付出,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的良师益友。那么高校辅导员是否具备职业幸福感?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以下就相关问题做详尽分析。

1.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职业幸福感来自于从事某职业过程中产生的满足感与快乐感,由此激发工作动机,唤醒个体潜能,提升工作能力。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自身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对职业具有极大的期望值,一方面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得到他人积极认可。通过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无论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还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亟需分析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改进措施。

首先,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偏长,工作压力大。辅导员每天面对繁琐的工作,再加上学生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基本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的工作状态,这对其身心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而且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具有鲜明的个性,尤其安全隐患众多,辅导员责任重、压力大。

其次,高校辅导员缺乏职业认知与职业自信。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既要接受校学工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也要配合后勤、保卫、团委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而且学生工作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使得辅导员如同一个“勤杂工”,每天忙忙碌碌,却又难以获得价值感;想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还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更多有关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知识等,这导致他们感到身心疲惫,逐渐失去了职业热情与职业自信。

再有,由于管理体制僵化,给辅导员工作晋升带来极大困扰。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与专业的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职称评定,显然在科研成果方面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尚未制定明确的辅导员岗位考核指标,或者考核工作机械、单一,脱离辅导员工作实情,也打压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2.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实现路径

2.1 减轻辅导员职业压力

缓解辅导员职业压力,首要措施就是确保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匹配性,那么需要从根源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岗位配备问题,才能让每个辅导员都减少工作量、压缩工作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强化自身知识储备,获得职业认同感;其次,对于辅导员工作评价要考虑实际情况,体现务实精神,多一些切实有用的检查与评价,少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比如在教师评优、职务晋升中制定弹性制度,尤其在教学活动、科研量方面更要灵活变通。再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关心辅导员的工作问题与心理问题,积极沟通,为辅导员解除后顾之忧,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职业幸福感。

2.2 坚定辅导员职业信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育与发展,高校辅导员肩负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大使命,辅导员自身的能力素质、心理诉求以及职业幸福感理应得到关注。只有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岗位高度认同,产生强烈的职业信念,才能以积极、正确、健康的思想和言行影响学生,陪伴大学生成长成才,这对于辅导员来说是一种成就,更是一种幸福。对此,学校要多引导辅导员,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状态,多参加实践,多开展研讨,多总结反思,改进工作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让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岗位获得幸福。

2.3 改善辅导员职业环境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往往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国家、社会与学校应重视辅导员职业,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以及晋升渠道等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尊重与认同辅导员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广泛的职业晋升空间,这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根源;另一方面,学校对待辅导员工作应公平、公正,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充分肯定辅导员工作成绩,让辅导员体验到职业自豪感,深感自身重大使命;学校还要针对辅导员在工作层面、心理层面等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经常开展指导、培训和经验交流,协助辅导员共同解决工作上的难题,降低辅导员工作难度,感受团队精神,增强职业幸福。

2.4 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

通过开展辅导员职业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这也是建立职业自信、培育职业幸福的重要载体。在培训活动中探讨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遇到的共性问题,分享交流、切磋经验,如学习如何把握大学生心理、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如何处理危机公关问题、如何创办学生帮扶项目等等,促进辅导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综合发展,减少工作上的挫败感,取得满意成果,则顺其自然产生职业幸福感。

总之,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这不仅关乎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对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乃至整体教育水平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岗位,关注辅导员个体需求与发展动态,潜移默化渗透职业理想、培育职业认同、提升职业素养,切实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心充满成就感、归属感与幸福感,带动学生发展,体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杨凤娟.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42-143.

[2]赵莲芬.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长江丛刊,2020(8):1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