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睡不消残酒——浅析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浓睡不消残酒——浅析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田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学院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在后世广为流传,而她词作中有很多酒的意象,表达了她不同时期的境遇和感情。本文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分析不同时期词作中酒意象的不同情感内涵。

关键词:李清照,词,“酒”,情感

“酒”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学意象,中国文人独爱酒文化。中国古典文学追溯到《诗经》不乏酒意象,“《诗经》言‘酒’者凡62次,39篇。”i屈原《九歌》中有“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中更是不可缺少酒意象“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宋代更是有着非常浓厚的饮酒之风,“由于酿酒业空前繁荣,因此社会上饮酒之风盛行不衰。”ii宋代文人苏轼写下了许多与酒相关的词句。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李清照在相对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也善饮酒,并且写了很多与酒有关的词。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有50多首,其中提到酒的有20多首,在李清照的词中酒的意象是经常出现的,这一方面表现出宋代上层社会女性的生活状态,另外一方面酒的意象也表现出李清照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

  1. 健康、活泼且敏感伤春的少女情怀

李清照出身官宦且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名门之后,同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宋史·李格非传》中评价其“亦善文”。在这种家庭文化氛围影响下,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就显露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她的词作在青年才俊之间广为流传。同时从李清照早期的词中可以看出她不但受到了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同时也有着相对同时代少女更自由和宽容的成长环境。这个时期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更多表现了一种健康、活泼且敏感伤春的少女情怀。

比如她早期的两首《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回忆往昔的词,作者常常记起黄昏日暮之时在溪边亭子玩耍的情景:和一群好友相约乘船在溪水里一边喝酒玩耍一边欣赏荷花,不知不觉到了日落时分,划船上岸却因酒醉而找不到归路,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于是大家一起争先恐后地划桨,惊起了一群水鸟。“沉醉不知归路”,从词句中读者看到了一位生活在宋代的大家闺秀,和小伙伴一起尽情尽兴地玩乐饮酒无拘无束,玩到了天将黑、喝到沉醉才想起回家,此时的李清照是健康快乐活泼的。同时,从这首《如梦令》中读者也感受到了生活在宋代的少女所能享受到的美好时光。

再如《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酒醉之后,睡了好久还没有醒酒,醒来问侍女的第一句话是:海棠花如何?侍女回答:依旧。词人感慨:知道吗?此时的海棠花必是凋零了许多。海棠花开在春天,然而春光易逝,花期短暂,人又如何?李清照因伤春而饮酒,酒醒之后最先想到的还是海棠花,可见此处的“残酒”是为了表达敏感的伤春情怀的。

  1. 寂寞苦闷的深闺之情

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宰相赵挺之之子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喜金石收藏,与李清照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但1103年赵明诚出仕,从此两人分居两地,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李清照既品尝到了夫妻相聚的喜悦,也品尝到了离别的相思之苦。另外,宋徽宗推行变法,李格非在这场政治变动中遭到不测,被革去官职远走他乡,李清照向公公赵挺之求情,然而并没有得到援救而心生寒意。李清照曾经写有诗句“炙手可热心可寒”(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表达自己的心寒。此时词人作品中的酒意象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借酒消愁的寂寞和苦闷之情。

比如《醉花阴》中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本应家人团圆,但赵明诚远仕,李清照独守深闺,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消磨着漫长不尽的白昼,重阳佳节天气渐凉,夜半凉意浸透枕头。“东篱把酒黄昏后”,这里的把酒再也没有登高赏菊的闲情逸致,而是为了排遣佳节却分离的苦闷和寂寞,酒的意象在此处表达了词人的孤独而愁苦之情。

1107年,赵挺之同样陷于政治争斗并去世,从此赵家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青州。两人从此在青州隐居十年,这也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安稳的一段时间。李清照34岁的时候,赵明诚重新出仕做官,而李清照则留在青州,夫妻两人再次别离。在《凤凰台上忆吹萧》的上阕中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金猊铜炉里香已燃尽冷透,早上起来床上的被子凌乱地翻卷着,勉强起身慵懒倦怠地梳着头。任它梳妆台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任它日上三竿照到帘钩。只怕离别之苦,有多少心事想说却说不出口。最近身体日渐消瘦,并不是饮酒和疾病导致的,也不是为秋凉之景而悲伤导致的。1121年,41岁的赵明诚去了莱州做官,李清照追随他去了莱州,此时的赵明诚早已纳了多名侍妾并慢慢冷落李清照,为此李清照写了诗《感怀》来表达抱怨。这些都说明之前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离别不仅仅是空间距离的分别,更是心理情感的日渐疏远,所以词人借酒消愁也难解心中苦闷和怨恨。再加上李清照婚后多年没有子嗣,让词人深感落寞和担忧。这种种不如意,让李清照的心绪再不像之前那样的闲情逸致却变得愈加沉重,所以她写出了“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这样悲凉的诗句,罢了罢了,即使唱千万遍《阳关三叠》也难留住你。丈夫走了,留给李清照的是无限的寂寞和悲凉,只能借酒消愁日渐消瘦,伤人的却不是酒,而是词人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1. 国破家亡之恨和背井离乡之苦

1127 年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李清照随着赵明诚南渡,开始了她背井离乡的苦难生活。1129 年8月赵明诚卒于建康,此时李清照与丈夫阴阳两隔,远去故乡同样遥遥无期。国破家亡之痛使得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词人手中把酒,却是一杯苦酒。之后词人又经历了再婚、离婚、文物失窃等等人生悲剧和打击,李清照的晚年是非常痛苦和凄凉的,她依靠着词作支撑着人生的后半段。这个时期,词中更多见酒的意象,词人用酒来表达国破家亡之恨和身世之悲。

在《怨王孙》中,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在滴漏微弱的声音中醒来,心中笼罩着浓浓的愁绪,心里想,既然酒无法消愁,为什么昨夜还要喝那么多酒呢?“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箫声已断,人在何处?又是一年过去了,你怎么忍心撇下我?词人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和对身世的无尽感叹,酒已经不能缓解内心的痛苦,只能暂时地麻醉自己,然而酒醒后无尽的悲凉再次袭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词人在《菩萨蛮》中这样写道,可见酒醉已经成了她暂且忘却痛苦的方式。

再如《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心生凄切。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心中之苦。喝上三两杯淡酒,也抵不住那寒风侵袭?大雁飞过,更让人伤心,那都是旧日的相识。词人和南飞的大雁一样飘零落魄,只能借着三杯两盏酒来麻醉苦痛,然而在这乍暖还寒的天气里,酒也无法抵御心中的寒冷。此时酒的意象充满了国破家亡之恨和背井离乡之苦。

总之,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展现了她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使读者体味她年少时期的活泼和快乐,嫁为人妇之后的寂寞与苦闷,以及南渡时期的痛苦与悲凉。


i 薛福兴:《诗经》中的酒,求索,2006年12期

ii 徐吉军等著: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