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

曾培群

身份证号 :45012219921203 ** **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生态型园林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就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途径及方法,意在更好地建设生态型的园林景观,服务大众。

关键词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前言:如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政府以及相关城市规划部门已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生态园林不仅需要为城市生态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使得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既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发展,又尽可能地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1.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相关内容

    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具体来说,生态景观设计是利用景观技术和工程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将地形与植物完美结合,创造宜人自然环境的过程。通常,我们在设计绿色景观时,首先要考虑“适用性”的问题。一方面,“适用”就是“因地制宜”,要科学;另一方面,设计的景观适合哪些人,“适用性”的理念是务实的,先考虑“适用性”,再考虑“经济性”[1]。其实“因地制宜”本身就大大减少了经济投入。经济问题的本质是用较少的投入把事情做好。在“适用性”和“经济性”都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美”。

    1. 植物配置的概念

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照植物的生长特性,坚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原则,适当、适量地把各种植物配置在相对的景观空间内。大致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即从构图、色彩搭配、乔灌木组合、意境营造以及季相变化等角度来进行植物配置;另一方面则是园林中的植物和各景观要素(建筑物、假山、水体等)的有机结合[2]

按照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对园林布局的要求,合理地配置自然界中的各类植物(乔木、灌木、地被等),不仅为维持相应的生态稳定提供了条件,也较大程度上改善了相应的空间外观。在配置植物的时候,要注重塑造植物的生存环境,把控各植物间的搭配与协调,使得植物与其相应的空间乃至城市整体风格能够较好地融合,以体现植物的生态功能与观赏性[3]

    1. 植物配置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所遗留的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人居环境的质量。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需善用植物,通过植物配置使园林景观更具生态性,改善人居环境,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设计既要尽可能地美化环境,同时也要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设计中融入生态学理念进行植物配置,在突出观赏价值的同时,又能有效起到涵养水土、改良土壤、改善小气候、防尘、净化空气等作用。使得人们拥有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因此,植物配置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1.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 缺乏本土特色

在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是主要组成要素之一,设计师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较常陷入以下两个误区:其一,设计上采用一层不变的方式来进行植物配置。这样的配置因缺乏创新,又较难突显本土特色,易产生“千城一面”的情况。其二,一些设计师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较为理想化,甚至在建设生态型园林景观时不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其它地区的案列进行了照搬与模仿,忽视场地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气候条件等。就像在桂北部分地区引种热带植物,忽略了当地气候条件,未考虑到该类植物在冬季低于0℃易受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固然会增强植物景观的异域性,营造出优美的热带风光,但未充分考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至此,不仅后期维护难度大,增加了费用的投入,而且不能够突出本土特色。

    1. 植物生态效益低

设计师在植物种植设计时会更倾向于配置观赏性强的植物,却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兼顾植物的生态功能性,甚至忽视其所具备的生态功能性。造成生态效益较低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设计重美感,轻生态。

    1. 植物种类单一

为了有效强化园林景观的序列性,一些设计师往往会采取相对单一或较少的植物种类进行配置,忽视了植物的种间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以及竞争关系等)。植物之间较难达到互助共生的理想状态,以至于无法有效地达到生态平衡[4]。使得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弱,易遭到外来植被的“入侵”,其园林景观的可观度也随之下降。此外,植物在整个景观中四季可观性趋于单一。

  1. 生态园林的具体措施

    1. 提升园林景观生态价值

      1. 适地适树原则

设计师结合当地的本土特色文化优先选种本土树种[5]。既能较好地彰显地域特色,同时又能增强生态实用性。在设计过程中,做好前期考察与调研,减少后期建设因引种、运输、迁移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尽量以本土植物优先,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入而使得当地生态稳定遭到破坏。较大程度实现植物的生态、经济价值,选用本土树种既能节省引种的额外支出,又能发挥本土植物环境适应性强的优势,体现城市景观的地域特色,增强生态稳定性,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6]

总而言之,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不要盲目“媚外”,盲目引种外地植物,需充分发挥本土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的优势,重视其在增强生态稳定性上的作用。

      1. 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生态型景观设计时植物配置首先需遵循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到植物种类、植物特性,重视植物种间关系;其次,用一种以衬托与美感为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植物配置,营造出富有起伏、韵律及有层次感的环境[7]

      1. 配置有效植物空间

在植物配置时,根据不同植物的品种、高度等,考虑植物的排列状态、间距、数量等进行合理配置,形成错落有致、高低分明的植物组合。而背景植物一般高于前置植物,在密度上也较为稠密,这样才能在色调上形成较大的景深,加强衬托效果[8]

除了要注重各植物之间的配置效果,考虑植物种类、组合、立体、色彩等呈现更为丰富植物景观以外,还需考虑植物与园林建筑的有机结合,软化其刚度,突出其特色。适当借景,丰富景观要素。注意景观绿化的立面效果林冠线的营造使其与城市整体风格交相融合[9]

再者设计师对植物层次状态的把控需有预见性,使得其观赏价值具有长效性,植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呈现的形态各为不同,是动态变化的。故需研究植物品种、植物花期以及植物的长势等,掌握场地空间与植物比例的关系,植物与植物间的距离,能够较好地适应植物动态变化,即所分配的空间大小满足植物各个阶段对生存空间的需求。总之把控好植物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以长足的眼光,使植物具有长效的观赏性。

    1. 突出季相变化

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植物时要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运用景观植物本身的生态特征、观赏特征,运用美学原理合理适量配置观花、观叶、观果植物,以此延长其观赏期,使植物群落在生长周期中具有四季皆佳的观赏效果[10]。这种生态型园林景观一般通过合理地搭配色彩反差大的植物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譬如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的植物有红花油茶茶、广玉兰、茶树、羊蹄甲、梨花、风信子、木槿等。晚春花卉有兰花、洋槐、玫瑰等。绣球、茉莉、四季海棠、扶桑等初夏开花;秋天赏叶的枫树、银杏;冬天生机勃勃的松、柏等,这样突出季相变化的植物配置方案可让人四季有花可观,有叶可赏。

  1. 结语

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之前,设计师需实地踏勘,并了解当地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诉求,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秉承节约资源的理念,遵循生态为基础的原则,将其与美学进行有效融合,与当地城市整体风格相适应协调。为建设优美、生态型的人居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1):81-82.

[2]李亚.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探讨[J].现代园艺,2014(06):184.

[3]谢添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8):106-107.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