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课程规划和学业发展指导

/ 5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规划和学业发展指导

姬吉利 王春前 安旖

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


作家峻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而高一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与同学、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要求--- --- 总之,一切都是全新的并充满挑战的。

而刚升入新高一的同学们在面对陌生的高中语文教材、18个学习任务群时,必修、选修会让他们“乱花渐欲迷人眼”;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的特点也导致他们语法知识欠缺, 存在知识漏洞,从而在文言文和语言运用的“浩瀚海洋”中迷失方向; 中考语文试题侧重知识考察也会导致学生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从而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上不适应高中学习--- --- 以上种种,都会让学生在高一起始阶段的学习中陷入一种“行路难”的境地,进而影响后续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因此,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就是想解决上面的种种问题。本文以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介绍、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建议三方面详细阐释,并为学生指明了语文学习的未来发展方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本文希望能对刚刚踏入高一的同学有所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大学相关专业 

1.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简称中文系)招生介绍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T)、 秘书学(T) 、中国语言与文化(T)、手语翻译(T)、桑戈语(T)等10个专业。(T为特设专业)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中文专业的院校多达600所。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制定信息平台“阳光高考网”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本科-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都招收本专业。这些招生院校中,既有知名学府,也有师范类院校,还有语言类院校。

各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设置具体专业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专业:秘书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戏剧戏曲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艺学专业,等等。

2.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习内容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尽管设置的具体专业不尽相同,但主要课程比较相近,一般有如下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等。不同的专业的具体课程有所侧重,比如汉语言类的课程有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类的课程有英语系列课程、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3.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宽泛,可以多元化选择。就业去向主要有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广告公司、各级教学和科研机关单位等,从事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从2012年以后,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后就业率分布在80%—90%。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低,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看个人意愿。如果对中文专业有浓厚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最好能继续读研,之后可以选择去初高中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如果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经济、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介绍

(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 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二)课程内容

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 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前四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两个阶段)

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

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 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学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学习任务群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上,就汉字或汉语的某一问题,加以归纳、梳理,训练学生从应用中观察语言文字现象的能力和总结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旨在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的理性认识。

学习任务群14—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学习任务群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反映中国革命传统的代表性作品,设置相关研究专题进行深入学习,旨在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习任务群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与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鉴赏品位,把握时代精神和时代走向。

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若干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

学习任务群18—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


三.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

(一)课程目标不同

如果说初中语文教育就是熟练掌握通用现代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教育则侧重于文学鉴赏和更高级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高级的阅读能力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的能力以及科学论文的阅读能力。高级的写作能力指掌握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和基本文学作品甚至科学小论文的写作能力。高级的听说能力则指演讲、辩论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二)教材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选文: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区别。初中语文的选文较简短,到高中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时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所以高中生必须加强在个性化体验、感悟和审美上的能力和修养。

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在外国的作家作品,重点学习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以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三)知识性强,系统性强,知识更深更广

初中语文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高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它在每一个时期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欣赏诗歌时,都能借助相关知识读懂内容并进行艺术鉴赏。写作也是如此,更讲究写作基础阶段的规范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使零散的、不具条理的内容得到整合。

(四)考试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初中许多考试内容与课本结合紧密,而高中考试内容是无法在课本上找到的。高考考试突破点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分为现代文阅读理解(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情境背默)、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讲求缜密的思维,规范地答题,。

文言文:初中的文言文大多为浅显的、有哲理性、有情节的小故事、寓言、短诗、散文,而高中的文言文则是长篇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等,掌握常见文言字词,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写作: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不少于六百字,以记叙文为主。而高考作文则要求在800字以上,更重视思辨性,以议论文为主。从中明显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区别。高中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成长。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初中阶段的范围扩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更趋向应用性,审美性。


四.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建议

(一)学习总体原则建议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这个神奇的学科既有多而繁复的知识点与技巧,也有需要体会与感悟的“心灵思考”。所以说学习语文,既要从课本中汲取,又要从课本外获取;既要在课堂上专心,又要在生活中留心。

1.兴趣先导,自主学习

先要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不以一人一言而偏废语文学习。其次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2.勤读多写,重视积累

日常学习中,许多同学陷入一个思维误区:认为语文只是考试做题,忽视了自己思维认知的提升。因此,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视野狭窄阅历少”,一是“思维扁平幼稚化”。如何提升,使自己的情思“深”、“广”起来呢?唯有“勤读多写,重视积累” 。“读”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写”要主题多元、形式多样,有感而发。在“读”中建立“语言范式”,在“写”中模仿并超越,读写并举,日积月累,定有所获。

3.善思好悟,重视总结

语文知识琐碎且浩瀚,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对不同知识板块的梳理与总结,例如病句类型、文言字词、文化常识、诗歌表达技巧等;在每次考试后,要重视对错题的总结分析,由一题,通一类,查其源,悟本质。用好知识积累本,让它为你的语文学习助力。

4.重视实践体验,与时代同频共振

新课标要求“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实践体验,与时代同频共振。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二)不同学习任务群内容的学习方法建议

学习任务群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

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3.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4.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 分钟能写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 万字。

5.在语文学习中养成有意识地积累的习惯,积累有利于丰富自己运用的字词句篇语文素材、语言运用典型案例等。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归纳、分类,逐步领悟语文运用的规律,自主建构相关的知识。

6.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积极拓展学习渠道,创建各类社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家庭资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将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并且还要打破学科的界限,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专题交流和讨论。

(三)学习常规环节的方法建议

1.预习:重视字词基础知识,标出疑难点,听课更有针对性。

2.听课: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巧做课堂笔记。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第二是将老师力图讲的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却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1)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2)记典型的练习题和重要的思想方法;(3)当时没理解的问题。总之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4.复习、作业:及时复习,定量限时写作业。注意研究答案,认真订正,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解答的规范性。

(四)学长经验介绍

1.2020届学长张X学习经验介绍

(1)积累:积累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方法,而且积累后并不是一成不变,要通过做题订正反思后不断完善、修订。

(2)反思:对着答案反思是一个提升语文思维的好方法。找答案和自身的差距,试着从答案中捋出答题的思维,并规范自己的答题语言。

(3)复习:积累的素材、知识、答题模板要时时复习,可以趁语文课前的课间或者早读复习反思。

(4)写作:注重前期构思,善用文脉句,让文章有框架,再填充素材。

2.2020届学长顾XX学习经验介绍

(1)积累。主要是对文言字词、文言常识、诗歌手法、小说答题技巧分版块进行整理。同时注意积累可用的事例、名言作为作文储备(多读书多看报)。

(2)注重课堂听讲质量,及时整理笔记。

(3)及时反思。做的卷子要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错因,总结小说诗歌的新题型和对应的答题模板,总结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和文化常识。

(4)及时复习。平常定时复习自己积累的素材和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古诗文(默写并标注错误的字词下次重点复习)

3.2020届娄XX学习经验介绍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这个神奇的学科既有多而繁复的知识点与技巧,也有需要体会与感悟的“心灵思考”。所以说学习语文,既要从课本中汲取,又要从课本外获取;既要在课堂上专心,又要在生活中留心。

首先,注重总结,注重总结,注重总结。重要的事说三遍。总结,不是照搬老师板书,也不是复制全品,而是真正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是重点)去寻找自己的薄弱点。

例如,之前早读写的文言高频词汇,那就是老师总结好的,大家可能不会的。写过一遍之后,同学们自然有不会的,没见过的,记不住的。如果将它们抛之脑后,写过一遍就算了,下次写,还是不会,不熟,没记住。可如果你把你写错的再单独挑出来,列出来,整在一起再写一遍,那效果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多整几遍,总结到最后你就全会了)

这个再整理的过程就是总结。通过总结出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像是日常的默写里常错的字、句、段,理解性默写错过的句子,老是错的题型,都可以总结一番。但是要注意的是,总结后的内容(都是自己错过的)自己要时常回顾,否则是没效果的。

其次,要注重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过的东西一定也要用过。好多同学知识点记得都很牢,可是考试的时候却用不上或者看不出来。这其实就是手生,缺乏练习所致的。上课学的知识与考试出的题目其实是有差别的,答题模板有时也不是万能的,只有自己练过写过才能真正把握。而练题也不是越多越好,平常老师课堂课下布置的其实已经够了(有个别需要提升的同学除外。)。前提是认真完成。

订正是练习的灵魂!订正很重要!

最后,要善于观察生活,有一颗“敏感”的心。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眼界和思维打开。站的比别人高,你才能想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这个在作文上凸显。另外,多看名家作品,或者有思想有内涵的(历年高考、各地模拟的小说,高分作文)的文段,拔高一下自己的思想水平,“揠苗助长”一下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于体会作品思想有好处。

有好多同学羡慕别人懂得多,看的书多,什么都会,其实这只是他们将自己的学习与阅读“提前”了。这对他们学习语文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我不建议再去临时抱佛脚去读一些大部头名著,一是时间不允许,看不完或者是看完了也没时间消化精华。二是这种东西见效慢,对马上要来的高考效果不大。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建议还是在现阶段内,以短篇和杂志为主。有想提高古文素养的同学我建议就是看高考真题或者诸如史记一样的纪传体史书。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以一个快乐的心态学习语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