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意义而教——以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为意义而教 ——以四年级上册第 4 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

曹强 张银德

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中学 441217

摘要:基于应试思维的计算教学,学生往往只图算得快、答案对,思考、提问、过程、情境,都不及“过关”来得上心。这种“为算而算”的思维方式,无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要使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必须追寻“计算”的意义,使“计算”这粒“精神种子”赋予学生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四年级上册

一、调用已有经验,为提升能力而算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对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这里,迁移能力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曾举例到“学习者可以在一张1:50000的日内瓦城市地图上找到城市的各项设施,但他在学习时用的是布鲁塞尔市地图”,这种知识的调用价值就是迁移能力的作用。本单元共5道例题,从例1的笔算乘法到例5的常见数量关系,关注经验,引导迁移,经历过程从而培养能力,例1是首当其冲的典型。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师:仔细阅读例1,想一想,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你有哪些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1:题目中已知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行了12小时,要求1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12个145是145×12。

生2:可以先估算12≈10,145×10≈1450,145×12比1450大。

师:大多少呢?

生3:大2个145,也就是大290。

师:你能用横式写出刚才的想法吗?

生4: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结合以前的笔算经验,对照横式思考竖式,小组讨论:145×1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学生自主梳理计算步骤,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在有序操作、有条理思考的过程中,从“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多位数乘多位数”,迁移能力得到提升。

  1. 暴露各自问题,为完善自我而算

学习既是解构也是建构。“对知识的占有并非在抽象中产生,而是具体的工作行为引发了它,支持了它”。当学生刚掌握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例2“160×30,106×30”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问题又带来了“认知冲突”,“0”和“非0”数字怎样对位?积的末尾0的个数怎样确定?例3“6×2=12,6×20=120,6×200=1200”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对计算又有什么好处?知识的局限促进了进一步的学习。

“你为什么那样对位?”

“哪个竖式最简便?”

“我的解释你赞同吗?”

“我感兴趣的是你的错误!”

独立尝试后讨论比较,小组学习就像一个启动装置一样发挥干预作用。维护自己观点、反对别人观点、考察其他观点,对质、辩论,教师、同伴、文本、自我的平等对话与深切交流,脆弱的、局限性的观点得到了丰富。例1的一般方法在例2“0”的特殊性面前引发的思维紊乱,借助小组,通过生产新知识来引起观点的转变,知识得到了理解和内化,进而完善自我成为更满意的自己。

三、创设真实情境,为快乐生活而算

《深度教学研究》(第一辑)曾提到:“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理解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方式、现实生活、人生状态、生活经验产生丰富的联系,回应学生认知方式,回应学生生活经验或人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4的单价、数量和总价问题,例5的速度、时间和路程问题就是以实际生活为情境,让学生把乘法与生活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例4为例:

解决:(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上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由“几个几用乘法”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基本数量关系。接下来,摆上道具,角色扮演,模仿大人买菜,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鱼贩:卖鱼啦,新鲜的土鲫鱼10块钱一斤。

妈妈:老板,我来一条,晚上做给孩子吃。

鱼贩:好嘞,这条不大不小,刚好8两。

师:时间暂停,谁来替妈妈算算,这条鱼多少钱?

生1:单价是10,数量是8,10×8=80。咦,好像不对?

生2:单价10是10元/斤,后面乘的数量应该是“斤”作单位。

生3:1斤=10两,10元/斤=10元/10两,所以1元1两。“8两”对应的单价应该是“1元”,1×8=8,这条鱼的总价应该是8元。

师:“单价×数量”中“单价”应该乘什么样的“数量”?

生4:单位一致才能相乘。比方说,苹果有1箱的单价,也有1千克的单价,还有1斤的单价,1箱的单价只能乘箱数,1千克的单价只能乘千克数,1斤的单价只能乘斤数。

生5:看单价不能只看“价”,还要看“单”“单位”的“单”,要像生活中的大人们那样。

从一开始的“我会算”、“很简单”、“没必要上”到“不简单”、“想好了才能算”,认知冲突、情感矛盾使“计算”在生活中找到了价值。《教师教学用书》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要求“探究算理要体现生动性和现实性”,“计算技能训练要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日常教学如何贯彻落实?我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算,算了之后有什么个人体悟,形成了什么思想和能力,是否促进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化,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人不仅仅存在着,而且不断地寻求着存在的意义、创造着存在的意义”。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计算,亦然。

参考文献:[1]李清美, 王俊. 巧梳理,深沟通,活应用——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为例[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