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讨

张宏蕊

通化市二道江区铁厂第一小学 134006

摘要: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重点,目的在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相较于传统教育中的侧重知识掌握,现阶段国家更总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德育教育已经从理论走进了实践阶段。小学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现德育教育。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要改变固有观念,在教学中积极创新,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德育中热爱祖国、努力奋斗。

关键字: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爱国主义;奋斗精神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重要机遇期,但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一些优秀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其他国家发展,某些名牌高校俨然成为了“留美预备班”,这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给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品德教育。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才能关心国家发展,为中华民族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能够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学校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的主要阵地,通过开展不同的课程与活动能够加强德育效果。小学是精神文明构建的初级阶段,德育教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人物的事迹与精神都传颂到了今天,许多先贤在为人处事、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小学教师应当挖掘课程中涉及的优秀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民族优秀精神、事迹传播下去。许多小学课程中包含了德育内容,教师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多为学生介绍爱国事迹,宣扬爱国精神,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文化。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中华民族抗争的精神。不论面临的是自然环境还是外敌入侵,中国人民都会顽强的进行反抗。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中,让德育工作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

  1. 传统文化融小学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 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比于主要学科教育,许多小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较少,有些学校流于形式,只让学生对一些主要精神进行背诵,由于没有进一步的教授课程,学生很很少能真正提升道德修养。学校只有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落实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让学生能够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具备良好的公德心。道德教育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支撑下,才不会显得空洞,通过传统文化教学的开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都提升思想品德,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道德水准,能够独立的对事物进行道德评判。

  1. 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优秀的价值观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接受生活中健康的事物与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判断,让学生能够理性的理解事物,积极的看待事情的发展。价值观能够影响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向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道路,对学生的成长经历意义重大。通过与德育教育结合,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1. 宣扬爱国主义情怀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根植在中化中。在学校的课程教授中教师应当承担起宣扬爱国精神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渗透。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爱国教育内容空洞,无法打动学生,例如,有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抗战中中国人表现的爱国精神,推荐学生观看电影《八百》,用不符合史实的电影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虚无的历史只能让人觉得热血,没法叫人爱国。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了解革命先烈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中华崛起而进行抗争。例如,在语文课《飞夺泸定桥》一课中,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红军战士训练环境、生活物资不如国民党反动派的实施前提,让学生明白先烈是为了个人信仰和祖国未来去战斗的,这样学生才不会“三分钟鸡血”,真正了解革命斗争精神[3]

  1.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的历史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教师能够通过德育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对教材中一些简要故事的深度解读,教师能够让学生忆苦思甜,生动的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对思想向成长具有正向引导的作用。

  1. 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 转变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精神,能够指导小学生努力奋斗。以往教学中许多学校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忽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显得空洞。学校应当给变传统文化的发展策略,在教学中重视转同文化的延伸,并在教授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有关古诗词的活动,开展古诗词朗读活动、著名诗人介绍活动、著名诗词场景绘画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古代诗人身上的高洁品质。通过开展活动学生不仅能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能够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

[4]

(二)创新教育方式

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学校可以凭借网络新媒体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

学校可以对经典影视作品进行剪辑,丰富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影像中体会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对电视剧《觉醒年代》进行剪辑,推荐学生在《少年中国说》一课学习后,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电视片段,加深对近代革命先烈的了解,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制作《西门豹治邺》短剧,发布在视频平台上,让语文教师出演剧中人物,让音乐教师对短剧进行配乐,让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指导,用短剧在学生中引起热度,让学生了解古人破除封建迷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古人对客观实事的尊重精神。

  1. 传统文化教育中实现的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中国人民的宝贵资源,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促进德育渗透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随着中国再次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更受人们重视,国风故事和服饰开始受到追捧,让传统文化教育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学校要借助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一切民族精神都是建立在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基础上的,只有正确的文化教育才能确保正确的的与教育。从教师到学生都要尊重史实,明白历史和故事的区别,教育学生再美好、权谋再深的故事都比不上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让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学习传统文化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归属感,通过各种活动能够让学生提升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更远大、崇高的目标,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军霞.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小学高段德育课堂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1(46):15-16.

[2]赵秀红.关于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研究[J].新课程,2021(22):220.

[3]曹永辉.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22):226.

[4]石婧枫.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学周刊,2019(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