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徐若琳

驻马店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升学压力较大的时期,这也导致了高中生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高中生学习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为解决当前社会环境下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也为进一步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本文将从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暴露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改善相关问题的措施方法,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为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当前高中各方面竞争愈发激烈,来自学业、家庭、周边环境的压力造成了高中心理问题频发的局面,也严重影响了高中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中学教育的良性发展造成阻力。虽然在大环境的要求下,高中阶段开设了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规划混乱等因素,其未能发挥出应有效果,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目标。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空洞、连续性不强

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由于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不重视,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规划往往流于形式,其实质内容严重缺失,这也就导致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毫无兴趣,出现上课时学别的科目、借互动机会聊天等情况,让课堂教学效果远达不到预期。另外,课程教学教师往往流动性大,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师轮流上课、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代课的情况也造成了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对各班级课程学习情况把握不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体上存在空洞性、不连续性。

  1. 教学方式单一、拓展性不足

由于高中升学任务的艰巨性,非应试科目的教师往往自身也并不注重学科教学,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对心理健康学科内容的研究程度不够,教学设计不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存在过时、老套、不贴近生活等情况,对于学生具体实际问题的帮助很小。在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教师在快速地对课本内容做陈述,完成本课时的全部内容后,就会将剩余时间交还给学生自习,这也就使得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实现。

  1. 心理辅导欠缺、针对性不够

高中生由于自尊心较强,其面对自身心理问题时往往耻于对外倾诉,这就造成了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的情况。那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相应的心理辅导和专门的心理教育不可或缺。但根据笔者调查,相当一部分学校并不注重点对点式的心理辅导,也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服务,往往都是由班主任教师出面对问题学生进行谈话,之后采取听之任之、靠学生自行调节的状态。

  1. 改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中生处在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阶段,此阶段的任何外界因素都会对其日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况能够使得高中生正确面对学业生活中的困难,并让其养成坚韧、不服输的态度;相反抑郁等心理问题会让学生思维走入死胡同,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一定要意识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拿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既快又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护航[1]

  1. 丰富教学内容

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质增效,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作出改变,首先内容上要具备多元化特点,在教学设计上科学安排、注重实效性。首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针对学生早恋等问题要敢于与学生做出交流,并能够在交际方式、态度看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其正确引导。另外还要明确高中生的特点及其所处时期,定期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抽象枯燥理论化的心理教育知识,我们应该通过灵动的课堂规划来合理诠释,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暴露其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让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并基于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解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假话、套话和空话,杜绝无意义的灌鸡汤行为,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判断及对课堂氛围的把控,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正确的认知,并能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的方法途径,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外,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杜绝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代课行为以及不同年级、班级之间的教师轮换的情况,学生在稳定的教学环境下才能更好地与教师进行心理方面的探讨交流,这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连续性的重要方式。

  1. 创新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面对高中生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高中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同时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依托于专业团队,学校应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建立能够从物质及精神两方面给予学生帮助的管理机制,如物质奖励以及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并带领高中生了解社会生活,可通过考察实践与课上学习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对于自身所处环境有一个新的理解,并能认识到高中严苛学习环境存在的必然性,从而以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更好的调动自身积极性,克服负面情绪。

在按部就班正常上课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合理地安排讲座、心理辅导班会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向学生普及应对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开展心理危机教育,让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树立预防心理危机的意识,提高其应对能力,尽可能地保证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态度完成高中学业,并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客观面对挫折及生活挑战[2]

  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手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预测、心理测验结果、咨询与辅导记录做集中的整理和保存,并形成具备可追溯性、内在联系性的档案系统,能够如实反映高中生的心理面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仅能够让教师通过定期整理和查阅比较分析学生情况,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并与教师一起调整教育辅导方式,正确引导其心理成长,循序渐进地开发心理潜能。在学生完成学业后,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档案交还,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档案了解自身过往情况,有助于其以后的生活中自我意识、自我调整,以规避不良心理[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必须重视起来。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中生心理压力极大,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各类恶性突发事件,我们只有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完善才能改变此种情况,做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岩.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心理月刊,2019,1424:55.


[2]董颖琦.刍议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9,11:160+162.


[3]叶承伟.高中生心理档案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3: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