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三台县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研究

龙顺云 陈东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郪江古镇城隍庙会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传统群众性朝拜活动,至今已有230余年历史。它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四川地区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郪江古镇城隍庙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郪江古镇的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教化人民群众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郪江古镇城隍庙会资源优势、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郪江古镇; 城隍庙会; 旅游开发


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隍庙会在众多庙会文化中颇具代表性。城隍庙会的开展既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四川省三台县郪江古镇的城隍庙会,它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传统群众性朝拜活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川西地区颇具影响的民俗节庆。此外,郪江古镇的城隍庙会也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罕见的具有原滋原味的民俗活动,是研究城隍庙会不可或缺的对象。

(一)郪江古镇基本情况

郪江古镇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座落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原名叫千子乡,20世纪30年代改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古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以郪江古汉墓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台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镇街场、郪王国遗址等最具代表性,是典型的川西古镇,保存较为完整。

(二)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的起源

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在其《两都赋序》中云:“京师修宫室,浚城隍”。随着古代祭祀的不断发展,城隍经道教演衍为地方守护神。在很多地方城隍又被称为城隍爷,它是冥界的地方官。

郪江古镇的城隍庙会至今已有230余年的历史,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四川地区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郪江古镇城隍庙会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七至五月二十九。 城隍庙会融合了民间神灵信仰,它将传说中的阴阳界、城隍菩萨、判官、吴二爷、鸡脚神等以化装巡游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了神灵鬼怪的活动方式,寄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丑恶的鞭挞。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主要展现了古镇郪江的历史文化、和谐郪江、忠孝礼仪……

  1. 郪江古镇城隍庙会资源的开发

每年一度的郪江城隍庙会已经成为了郪江古镇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郪江古镇的城隍庙会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传统群众性朝拜活动,一到庙会期间,许许多多的信众到王爷庙顶礼膜拜,祈福平安,活动的形式大体有团体敬香、朝拜以及传说中的阴阳界各路神仙化装游行等形式。期间还有川剧表演、水龙表演、城隍出巡等节目。

水龙表演类似于傣族的泼水节,它已有多年的历史。表演者光着上身,手舞草龙。围观的群众可以用水枪或者其他器具向龙身和表演者喷水,群众也可以相互泼水,表达了为他人祈福、祝愿,同时也感受到泼水的乐趣。

城隍出巡定于农历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也是最隆重的活动。该活动由郪江镇居民自发组织。身穿红色马甲的抬夫,抬着城隍的座像,后面跟着采莲船、秧歌队、腰鼓队、水龙、舞狮、锣鼓,浩浩荡荡地沿着古街巡游。由民众扮演成的牛头、马面、判官、小鬼、鸡脚神、吴二爷等演绎着“阴阳界”、“钟馗捉鬼”、“活捉王魁”,其扮像造型奇特,异彩纷呈。城隍出巡的表演方式独特,尤其是装扮吴二爷、鸡脚神的扮相面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如吴二爷口中掉出来的长舌头,是用猪脾直接挂于人的嘴上;鸡脚神的面具是直接采用新鲜的猪肺做成网状,直接挂于人的面部。这种古老的原始化妆表演方式目前仅有郪江城隍庙会沿袭继承。据悉,郪江城隍庙会人气、规模在不断的提升,参加的人数众多,每年的庙会至少有2万多人参与。

6112415351953_html_c0b09c9d1096c56f.jpg















郪江古镇以其“城隍庙会”为文化品牌大力打造郪江古镇旅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的商交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在城隍庙会期间,虽然都有商交会,但是这些商交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这些商交会应以“城隍庙会”为主体,以“城隍庙会”来打造其商交会品牌,比如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节就明显突出了其特色——年画。

(二)未建立系统、多层次的城隍庙会宣传和档案资料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郪江古镇对城隍庙会档案资料保存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至于使得许多资料遗失,这对于研究城隍庙会也是一大遗憾。许多资料的获得只有通过采访、调查当地居民和郪江古镇的管理人员。

(三)郪江古镇相配套的公共设施较差

郪江古镇缺乏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镇内旅游吃、住、行条件差,致使郪江古镇城隍庙会规模上不去。使得许多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不得不当日离开郪江,失去了参与城隍庙会几日活动的机会。此外,郪江古镇内文物保护也不到位,或因自然、或因人为因素,许多文物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旅游资源受损。

针对目前郪江城隍庙会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郪江城隍庙会应该突出其文化特征,打造其文化品牌

“文化节的生命在于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地方的特征是文化节会生存的基础,要办好文化节会,必须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征,并紧紧围绕特色文化开展活动。”[1]

地方文化节品牌的基本标准是:有特色、有品位、有质量、有效益。通过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的举办来提高郪江古镇的知名度,乃至三台的知名度。

举办郪江城隍庙会应该根据郪江古镇独有的历史、文化、经济条件,突出当地的特色,这样才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特色节庆文化活动要避免“一窝蜂”现象,中国近几年掀起文化节热。许多地方都在举办城隍庙会,比如兴化府城隍庙会、莆田城隍庙会、永宁城隍庙会。如果郪江城隍庙会也是人云亦云,重复这些活动,那么无疑是一种无效或低效的经济行为,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郪江城隍庙会应利用其优势。比如,郪江城隍庙会人物的面具十分有特色,吴二爷口中掉出来的长舌头,是用猪脾直接挂于人的嘴上;鸡脚神的面具是直接采用新鲜的猪肺做成网状,直接挂于人的面部。这种古老的原始化妆表演方式目前仅有郪江城隍庙会沿袭继承。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举办郪江城隍庙会要遵循市场规律

举办郪江城隍庙会要统筹兼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长远的规划。举办庙会不能因一两次的成功而冲昏头脑,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不景气而放弃。更不能为了打响名声,头几届认真举办,而后面就草草了事。

与此同时,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据调查郪江城隍庙会的举办,大多靠群众自发组织。郪江城隍庙会应改变群众唱“独角戏”的状况,应该吸收更多成分,调动市场力量。调整所有制结构,推动多元化投资。不仅要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节庆文化,解决节庆文化投入不足问题,而且应通过公平竞争,解决主管部门和文化单位内部机制不活、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

因此郪江城隍庙会应“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节庆文化自身规律,改变投资方式,调整投入结构。既要投资有利于节庆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也要直接投资于节庆文化产业本身,充分发挥财政投资在节庆文化的使用效益。”[2]做到既要废除过于依赖于政府的一元化方式,同时也要摆脱原始的、自发的多元化投入方式,建立一种规范的、良性循环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三)改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

郪江古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交通条件却不是十分方便,这给一些游客造成一定不便。同时郪江古镇,镇内缺乏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镇内吃、住、行等条件差,以至于其旅游档次上不去。

城镇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形象塑造工程,郪江镇为了提高其形象,需要政府、社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大量宣传才能塑造成功。而且在塑造成功之后,更需要花大力气去维护它。郪江古镇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郪江的知名度,但其四周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所以在打造郪江古镇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周边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上述情况,古镇应改善其交通条件,提高旅馆、酒店的档次,改善郪江四周的环境。这样不仅能提高郪江古镇的整体实力,同时又能进一步推动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的进一步发展。

郪江古镇城隍庙会,举办于千年古镇——郪江。随着近几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传统文化节”和“古镇旅游”热,郪江古镇城隍庙会的开发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经营者、开发者的利益,更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办好一个特色节庆文化活动,不仅能促进优秀文化的交流,使得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福兴.关于河南地方文化节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5,(10).

[2] 李世泽.节庆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3] 赵东玉.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8.

[4] 毛琦.沈阳节庆文化活动面向社会招标[N].中国文化报,2002-4-27.

[5] 熊明均,郭剑英.西部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开发模式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7,(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