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穆欣媛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三二〇一医院 7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予以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基于此增加运动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经数据统计,B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予以运动康复护理可有助于促进患者病症的改善,提升其心功能,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慢性心衰;心脏功能;影响价值

在临床上,慢性心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发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慌、食欲不振、乏力等症[1]。而有研究显示,在该病症治疗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病症的缓解[2];故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运动康复护理运用于此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2组,A组男女比为21/18;年龄55-78岁(62.35±4.26);B组男女比为22/17;年龄54-78岁(62.87±4.59)。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需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患者身心状态及护理需求予以关心、鼓励及支持,使其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接受治疗。B组基于此增加运动康复指导:①建立运动康复干预小组,纳入主治医师、营养师、康复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机能制定针对性运动康复干预方案;②训练方案实施:收治患者1-7d指导患者翻身、调整体位、屈伸腿等小幅训练,并适度增加训练量,开展四肢训练;在患者病情缓解后,可指导其在椅子上静坐(10min左右);然后进行步行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适度增加训练量;针对II级患者则可指导其开展室外慢走锻炼,行走距离在500 m左右(每日2-3次)或上下楼梯1次;针对III级者则需开展扶墙步行(5min左右,每日3次),在病情缓解后方可转移到室外锻炼;针对IV 级者则需保持绝对卧床,由护理人员协助其开展关节被动活动,并做好各项临床指标监测工作。

1.3 观察指标

心功能改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集数据分析统计应用SPSS 25.0软件。涉及计量、计数内容以(61138423f163b_html_28b5c2ebcd9c256.gif61138423f163b_html_28b5c2ebcd9c256.gif ±s)、%表示,t、χ2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在P<0.05时有意义。

2.结果

护理前比较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B组患者LVEDD、LVESD水平显著低于A组,且LVEF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 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61138423f163b_html_95c76ac39759d012.gif61138423f163b_html_95c76ac39759d012.gif ±s)

组别

例数

LVESD(mm)

LVEDD(mm)

LVEF(%)

护理前

护理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39

48.50±4.81

41.85±4.80

53.52±6.30

45.07±5.16

41.95±6.87

48.60±8.77

B组

39

48.21±5.03

37.42±4.50

53.71±6.13

39.29±5.32

41.32±7.80

54.35±9.24

t

0.260

4.205

0.135

4.870

0.379

2.819

P

0.795

<0.001

0.893

<0.001

0.706

0.006

3.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慢性心脏疾病之一,其主要是受到肌细胞间微小纤维化作用影响,进而促使患者心肌细胞间横向传导电荷兴奋性提升所致[3]。在严重心力衰竭发生后,往往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程度,进而影响患者心肌功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干预为主,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而很多治疗药物在应用中多需经静脉注射使用,如此一来则会增加患者生理痛苦,并增加其精神压力,影响生活质量[4]。故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采取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通过实施运动康复干预能够有助于促进心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5]。结合此次研究能够看到,在针对B组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训练辅助干预下,该组患者对比常规护理的A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通过运动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病症的改善,进而提升其心功能改善预后。分析可见,在运动康复护理实施下,能够通过运动训练对机体鸢尾素进行刺激,并使其大量释放,从而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对活性氧释放产生一定抑制效果,进而对心肌相关解偶联蛋白2的表达产生一定抑制效果。在解偶联蛋白2水平降低的情况下则能够有助于减少线粒体内游离脂肪酸转运,从而减轻对心肌线粒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对心脏结构重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患者心室、心房结构的改善,对患者心功能康复效果产生促进作用。如此一来则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骨骼肌血流状况及肌肉收缩情况的改善,加快患者新陈代谢速度,并最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综上,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通过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玲.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08):270-270.

[2]陈芳. 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营养处方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v.33(24):162-164.

[3]陈雪萍,鄢利.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v.15(32):166-168.

[4]廖英英, 吴梦洁. 个性化健康教育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21, 28(06):928-931.

[5]祝春丽.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v.31;No.305(0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