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学段小学生色彩运用教学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中低学段小学生色彩运用教学实践探究

李云娟

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 广东 东莞 523125

摘要:我在小学的中低学段开展了“色彩运用”教学实践。根据中低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我将色彩运用教学内容规划成难度递进的两个梯度,使这部分教学适应中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低学段的认识色彩入手,依循知识内在形成规律,循序渐进至中学段的认识色彩的和谐;教学实践循直观、玩中学的原则,制作了大量教具与课件,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成效;使学生阶段性的作品创作成果能得到及时的展示与交流。通过在小学中低学段开展系统的色彩运用教学实践,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成长,美术创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浓厚。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色彩运用


  1. 在小学中低学段开展色彩运用教学的意义

  1. 色彩运用教学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色彩,色彩标记出事物与众不同的重要属性之一。小学生通过感知物体的色彩,来认识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视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收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作归纳、推理、存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色彩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世界。促进小学生感官、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开展奠定基础。

2、色彩运用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色彩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语言与工具,在美术作品,它表现为作品的重要要素之一,在小学的中低学段开展色彩运用的教学,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颜料色的驾驭能力,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使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1. 小学阶段学生色彩运用能力提升教学具体实践

1.1认识色彩

这一教学步骤安排在中低学段的学生中开展,分两步来进行。

1.1.1在低学段进行认识色彩四属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不同色彩的分辨能力。

在这一阶段,我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它们分别是:认识自然;为森森画彩衣;比眼力;找朋友。

1.1.2认识自然的教学活动是这样开展的:教师首先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图片中大自然的基础色。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感知并记忆大自然基础色的直观色相。

1.1.3为森林穿花衣:首先向学生分发主题为大自然的线描作品,学生人手一份,然后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水彩笔为大自然涂上色彩,涂色完成之后,同桌相互介绍自已的作品中大自然花衣裳的颜色。为了鼓励学生的美术创作,保护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最后以“美丽的大自然”为题,展示学生们的作品。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水彩笔这一美术工具的创作功能。

1.1.4比眼力:按明度、色性、纯度三个维度一组一组地出示色彩,每一组两个色彩,每一组的两个色彩分别体现明度的区别、色性的区别、纯度的区别,引导学生在每组的两个色彩的直观比较中,寻找出色彩的三个属性:明度、色性、纯度,以图片辅助回忆,导出上一个学习步骤中认识的色彩属性:色相,当色彩四属性全部导出,作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后,让学生继续玩“比眼力”的游戏,分辨每组两个颜色的属性不同。通过比眼力的活动,使学生建立色彩四属性的概念,提升学生对不同色彩的辨识能力。

1.1.5找朋友:出示一个复杂色,学生按色相、明度、色性、纯度四属性当中的一个属性要求,为复杂色配一个符合要求的色彩。配色的具体操作就是把所配的色彩填进自已卡片上的花朵里去。通过这一活动,复习巩固学生对色彩四属性的认识,扩大学生对色彩的辨识范围,提高学生对色彩四属性知识的运用能力。

1.1.6在小学的中学段,开展颜料色的三原色、间色、复色的概念的认识,并对颜料色三原色、间色、复色之间调配关系进行了解,进而对庞大的自然色系有一个条理的梳理。

1.2.1用一课时首先导入三原色的概念,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水粉颜料玩三原色的混色游戏,游戏结束后,用色卡作游戏结果归纳: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导入“间色”概念,最后小结:运用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橙、紫、绿三间色。

1.2.2进行一课时的绘画创作,要求用水粉的三原色混调三间色进行上色。以巩固学生对三原色与三间色之间混调关系的认识。

1.2.3找色游戏:找三原色与间色的色卡;根据色卡色相回答是否三原色或间色,色彩加法填空(红+?=紫;黄+蓝=??+红=橙)。通过以上活动,复习三原色、间色概念与它们之的混调关系。接下来,学生继续用水粉颜料玩混色游戏,运用间色与间色混合、三个原色混合。游戏结束后,用色卡作游戏结果归纳:橙+绿=复色1;橙+紫=复色2;绿+紫=复色;红+蓝+黄=复色4。导入“复色”概念,最后小结:运用间色和三个原色可以混合出色相复杂的复色。

1.2.4进行一课时的绘画创作,要求用水粉的三原色混调出间色与复色进行上色。以巩固学生对三原色、间色、复色之间的混调关系的认识。

1.2.5色彩的微混活动:学生在三原色中任选两色作混色练习,调出一间色,将这一间色涂于白画纸上;再对两原色中的任一色作加减份量处理,调出一新间色,将新的间色涂于白画纸上与之前的间色并列,学生对比观察两间色的色相与色性,分析原色的比重对调色结果的色相与色性的影响,按以上步骤,学生任选两间色作微混活动;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改变两色的比重,作更多的色彩微混练习。通过以上的混色活动,使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已达到比较深入和系统的高度,学生明白,自然界缤纷庞大的色彩体系,不过是始于三原色的、不断改变比重的色彩混调结果,并且哪种参与色的比重大,调色所得色彩在色相与色性上就与该色更接近;

1.2学习色彩的和谐

这一教学步骤只在中学段的小学生中开展。

1.2.1绘画作品欣赏,欣赏过程中着重分析画面的色彩构成:两个并置色,分别是什么色?如果是间色,间色是由哪两个原色混调而成,在色相上更趋向于哪个原色?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的色彩和谐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色彩作色彩和谐构成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色彩知识,在色彩类型这个深度对作品色彩构成作分析。

1.2.2从一幅绘画作品导出一组并置间色,找出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两色在色相环上大致相距90度。引导学生分析两色色相的混调形成,找出它们在色相趋向上的相同与不同,然后利用色相环,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色彩构成中的“和谐”的含义:两色并置,彼此存在差异又保持同一,当两色的差异与同一达到一个合适的程度的时候,这时候并置两色整体的效果是最漂亮的,这就是色彩的和谐。色相环上相距90度的两色是大家公认的一组和谐色。继续在色相环上找相距90度的成对间色,分析它们的混调色彩成份,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色相环90度和谐的特征:它们有一个相同的混调成份,呈现一个相同的色相倾向,同时,又各自拥有一个自已特有的混调成份,呈现各自独有的色相倾向。

1.2.3为学生搭建作品展示平台,比如美术课堂的小画展、班级文化“美术角”、全校性的“校园科艺节”,通过美术作品展示,肯定学生的创作努力,激发与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为学生创建一次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结语:色彩运用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色彩展开美术课堂,这样就可以综合性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当然需要知道的是,教师在利用色彩运用展开美术课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利用合适的策略,这样才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展开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绍军.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策略探究[J]. 智力,2021(06):39-40.

[2]邵佳伟.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20(05):76-77.

[3]张明虹.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析[J]. 小学生(下旬刊),2018(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