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山洪灾害影响及非工程防御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青阳县山洪灾害影响 及非工程防御措施

曹林

青阳县牛桥水库管理处 242800

摘要:通过对青阳县山洪灾害特点、原因的分析及实施非工程防御措施的情况。

关键词:山洪、灾害、非工程防御措施

一 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

青阳县位于位于皖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界处(北纬30°19′16″~30°50′44″)。县中低山和丘陵居多。县境东接南陵、泾县,南邻石台、黄山,西连池州,北交铜陵。青阳县境域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总面积1180.6平方公里(含九华山管理处辖区面积12.6平方公里)。

青阳县地处皖南山区东北部,九华山脉绵亘中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高山峭拔,中部为丘陵,北部多平原、圩区。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峰多座。十王峰海拔1344米,为青阳县最高点。

青阳县境内属长江流域,分大通河、九华河、青戈江三大水系。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北流入长江,南阳河、陵阳河南流入太平湖。

1.2 气象水文特征

青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558.6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99年为2511.9mm,最少的1978年仅有960.4mm,极值差达1551.5mm。降水集中在5~7月,降水成因多为江淮切变线形成的梅雨(梅雨期40天左右)和强台风外围云系形成的暴雨。

1.3 山洪灾害概况

青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随地形的抬升而递增的现象较明显,山区暴雨频发,青阳县山区是池州市的暴雨中心之一。加上县境内山高坡陡,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山洪灾害不仅对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青阳县山丘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山洪灾害成因和特点

2.1 山洪灾害的成因

①降雨集中,强度大。青阳县属于安徽省降雨高值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500mm。汛期,七星河流域、九华河流域降雨强度偏大,木镇、东山水库、金家冲一带是暴雨中心,滑坡、崩塌等山洪灾害均发生在汛期,降水是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②山高坡陡,河沟狭窄。河流及山洪沟断面窄,河槽曲折,比降大。洪水陡涨陡落、突发性强、冲击力大、历时短,造成转移和抢险可利用时间短,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③建设布局不合理。受两山夹一沟狭长地形影响,城镇和村等的建设布局大多是建在沿河两岸或山洪沟两侧地带,极易遭受山洪的袭击。⑤人类活动影响。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修路、采矿以及以前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已使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差,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效益。④防洪工程标准低,专门防山洪的工程措施几乎没有。

2.2 山洪灾害的特点

①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大,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②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对城乡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和农田等危害很大,甚至可能导致山塘、水库溃坝,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③季节性强。一般发生在5~8月份的暴雨洪水期;其它月份亦有发生,但出现频率较低。④频率高。同一条小流域,有的连续几年发生,有的在一年内发生几次。⑤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⑥因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占大多数,主要是交通、水利、建筑和采矿工程方面。

2.3 典型历史洪水概况

山洪灾害是本县发生次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一般同暴雨有关,灾害的大小取决于暴雨的强度。

县内河流属山区涧溪河流,河道上、下游高差悬殊,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两岸堤防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建国后洪灾较大的年份为1954、1970、1983、1991、1995、1998、1999、2002、2007、2009、2010、2016、2020年。具体历史洪水灾害概况见表1。


1典型历史洪水慨况

年份

受灾

面积

(万亩)

受灾

人口

(万人)

死亡

人数

(人)

受灾内容

1954

8.52


127

青阳县城街道上水1~2m,倒塌房屋2471间

1970

9.4



青阳县城西街上水0.5~2m,倒塌房屋100间

1983

8.80


1

倒塌房屋171间

1998

29



圩堤决口5处,250m;滑坡246处,堰坝毁坏130处,全县投入抢险劳力24万人次,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9400万元。

1999

28.3



倒塌房屋86户241间,水毁桥涵360处,堰坝倒塌250处,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

2002

19.1

14


水毁工程2791处, 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造成318国道、103省道中断数日。

2007

44.06

19

7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22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被洪水围困人口3.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65万人。全县1.25万人饮用水受到影响。洪水冲淹房屋3877户,其中倒塌农屋164户334间,损坏农屋1560间。水库溢洪道水毁4处,冲毁当家塘坝497处,损坏河道堤防(含护坡)678处24600m,损坏排灌设施1130处,损坏农村人畜饮水工程51处。

2009

6.9

19.3


因灾倒塌民房24户35间,损坏房屋1460间;直接经济损失3700万元,其中造成水利设施水毁150余处,损失多达700余万元。

2010




此次洪灾共造成我县农村公路直接经济损失约3735.8万余元。

2016


8.3


农业损失4852万元,工矿企业损失689万元,基础设施损失2232万元,公益设施损失221万元,群众家庭财产损失522万元。











三 非工程措施实施情况

2011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先后于2011年、2013年、2017年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重点实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时收集雨水情信息,及时发布预警,同时开展以完善防御山洪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为主的非工程措施,增强防御山洪灾害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实施全县防汛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科学防御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包括建设自动雨量站3处、人工雨量站 24 处、自动雨水站 28 处、人工水位站28处、视频站3处、图片监测站 16处、中心机房及会商室各 l 处。预警广播 70 处、人工预警设备 156 套,建立了县本级与11个乡镇联通的视频会商系统。编制全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1个乡镇、110个行政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购置应急救援工具设备一批(救援抛绳器22个、橡皮船11个)。新建警示牌10处、宣传栏15处、明白卡1000张、刷写标语12处。全县实施山洪普查工作,对县内35条山洪沟河进行调查,侧重调查77个沿沟河居民点基本情况及河流特性。调查涉及10个乡镇、1989户、涉及0.95万人口。

系统建成以来,我县先后经历了2012年“海葵”台风、 2013 年“苏力”台风、 2014 年 7 . 24 洪水、 2015 年“苏迪罗”台风、 2016 年 7 月初超98+历史洪水及2020年洪水。在山洪面前,这套系统表现得非常实用:一是雨水情监测设施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防汛一线形势,二是会商系统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研讨对策,有针对性的点对点调度,三是预警设备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为危险区群众及时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比如, 2012 年防“海葵”台风,省防指提出“生命第一位、全力防海葵”,那时候我们的系统才刚刚建成,预报“海葵”将正面袭击青阳,县领导坐镇县防办,屏幕上显示的是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实时数据在不断更新,触发的自动预警在不停地闪烁,气象水利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建议哪些地方要立即转移,哪些地方可以稍微缓一缓。调度的信息通过平台以短信的形式向包保责任人发出,预警广播也同步响起。受威胁的地方立即行动,迅速转移受威胁的民众。 可靠的雨水情信息、权威的预警发布、及时有效的决策部署,彰显了非工程措施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青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安徽省安庆水文水资源局 2011

  2. 《青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完善建设》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2013

  3. 《青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提升建设》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2017

  4. 《青阳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安徽省安庆水文水资源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