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

刘春艳 米童瑶

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评价药学干预方法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的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57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不进行药学干预,同时分析2020年4月-2021年4月治疗的581例患者资料,将其作为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评价两组处方不合格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处方不合格情况发现,研究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药学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能够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药学干预;方法;意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将细菌DNA作为靶点的抗菌药物,具有较为理想的抗菌效果,药物可对细菌DNA旋转酶产生抑制效果,进而逐步促进细菌凋亡,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发现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合理应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用药风险,对于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实施对照分析,选择我院采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1151例患者实施研究,对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实施分析,及研究设计内容和结果进行以下分析,旨在评价药学干预方法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51例探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采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2019年4年-2020年4月有57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2020年4月-2021年4月有581例患者,将其作为参照组。研究组中,女性患者占比是281例,男性为289例;年龄区间为22-78岁,均;均龄(50.08±3.28)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89例,女性患者有281例;年龄上限是77岁,下限是24岁,均;均龄(50.03±3.54)岁。对比两组资料情况,结果显示差异存在一致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处方点评依据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方法》,根据以上标准严格筛选出不合格处方,主要分析内容是处方书写、药物使用情况等,总结不良反应。

研究组进行药学干预,主要内容是:药师查房规程中干预病房用药情况,一旦确定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准确记录对应信息,包括日期、科室、住院号、姓名、患者床号、诊断内容、药师建议等,将其转交给医师,并注意签署干预意见。对于重点监护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需要单独列出,监测存在禁忌证的药与各项检查结果,提出干预意见[2]。药师每月对于病房用药实施巡视,详细记录不合理用药情况。检查病例并参与会诊,对于患者处方应用情况实施分析,及时将不合理情况进行反馈,将其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对于相关科室进行处罚,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开具处方过程中,医师应严格按照要求书写,保证处方内容合理,保证无误后签字。医院可定期组织开展处方药物审核知识的专题讲座,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医师注意总结药物配伍经验,充分掌握药物配伍适应症、禁忌证,保证精简药物的配伍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药效,降低不良反应情况[3]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处方不合格情况,主要为药物剂量和种类不当、禁忌证用药、溶媒与使用时机不合理、换药频次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超适应症用药等;(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内容是全身反应、胃肠道反应、皮肤及附件损伤、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其他。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2*2折因设计分析,处方不合格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均为定性资料,应用“[n/(%)]”表示,采取“6115ed94e11b2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进行检验,通过非参数对比组间差异,若比值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处方不合格情况分析

研究组处方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数据如表1分析。

表1:处方不合格情况分析量表[n/(%)]

组别

禁忌证用药

药物剂量和种类不当

联合用药不合理

溶媒与使用时机不合理

换药频次不合理

超适应症用药

发生率

参照组(n=581)

3

6

8

2

3

2

24(4.13)

研究组(n=570)

0

1

1

0

1

0

3(0.53)

6115ed94e11b2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

--

--

--

17.140

P

--


--

--

--

--

0.000

2.2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示0.53%,显著较参照组低,组间存在差异,P<0.05,见表2分析。

表2:不良反应情况分析量表[n/(%)]

组别

全身反应

胃肠道反应

皮肤及附件损伤

神经系统反应

其他

发生率

参照组(n=581)

5

7

3

4

1

20(3.44)

研究组(n=570)

1

1

0

1

0

3(0.53)

6115ed94e11b2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

--

--

--

15.221

P

--

--

--

--

--

0.000


3讨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是一种广泛应用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常用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等。细核酸DNA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是通过对于细菌DNA合成及复制进行抑制发挥抑菌、杀菌的效果[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得到了临床的好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某些不合理应用情况导致药效降低,同时影响了安全用药。为促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更为合理化,针对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加强药方审核工作,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严格药物配伍,同时把握药物禁忌证和适应症,可促进用药安全性提高[5]

综上所述,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药学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能够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鸣凯.对门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效果[J].中国处方药,2020,18(09):43-44.

[2]张海涛.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5):787-788.

[3]刘田果.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20,17(04):507-509.

[4]李孟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7):116-117.

[5]朱阁范.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探析[J].海峡药学,2018,30(10):254-255.